“樛”文言文意思
“樛”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樛”字

拼音:jiū

“樛”字的古汉语解释

jiū

1.动词 树枝向下弯曲。《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木,甘瓠累之。”

2.动词 缠绕;纠结。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古巃嵸枝相樛。”

【樛流】⒈曲折迂回的样子。⒉周转回环的样子。⒊高低错落的样子。

“樛”国语辞典解释

jiū

形容词
向下彎曲的。《詩經.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漢.毛亨.傳:「木下曲曰樛。」


动词
糾結、纏繞。《儀禮.喪服》「故殤之絰不樛垂,蓋未成人也。」 漢.鄭玄.注:「不樛垂者,不絞其帶之垂者。」 也作「摎」

“樛”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居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尤切,𠀤音鳩。木下句曰
詩·周南南有木。
毛傳木枝下曲。
 又絞也。
儀禮·喪服垂。
不絞其帶之垂者。亦與繆通。
禮·檀弓叔仲皮死,其妻衣衰而繆絰。
註疏繆當爲,謂兩股相交也。
前漢·五行志天雨草,葉相結,大如彈丸。
 又流,周流也。
揚雄·反騷望崑崙以流。
 又姓。
史記·尉陀傳陀太子嬰齊,取邯鄲氏女。
 又集韻亡幽切,音鷚。木名。
 又憐蕭切,音聊。義同。考證:〔儀禮·喪經垂。〕 謹照原書喪經改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