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国语辞典解释
sēn
形容词1.樹木濃密的樣子。《說文解字.木部》:「森,木多貌。」 《文選.左思.蜀都賦》:「皛貙氓於葽草,彈言鳥於森木。」
2.灰暗陰冷的樣子。例: 「陰森」 。唐.顧況〈遊子吟〉:「泬寥群動異,眇默諸境森。」
3.整肅、不可侵犯的。例: 「法度森嚴」 。唐.李白〈出自薊北門行〉:「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
副词
眾多的。例: 「森列」 、「森羅萬象」 。《文選.潘岳.藉田賦》:「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
“森”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所令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𠀤音參。或作槮。說文木多貌。
潘岳·射雉賦蕭森繁茂。
又盛也。
潘岳·籍田賦森奉璋以階列。
又植也。
元包·坤辭丞森囤若。
又固陵文類宋杜曾詩:哀猿藏森聳,渴鹿聽潺湲。
註森去聲,所禁切,音滲。
“森”形意通解
略說: 從三「木」,象三棵樹木之形,古人多以三代表多數,故可理解為很多樹木。本義是森林。詳解: 從三「木」,象三棵樹木之形,古人多以三代表多數,故可理解為很多樹木。本義是森林。《說文》:「森,木多皃。从林从木。讀若曾參之參。」王筠據玄應《一切經音義》改為「多木長皃也。」並注:「言多者,三木也;言長者,木出林上也。」《玉篇》、《廣韻》並云:「森,長木皃。」按「森」用來表示高聳,屬較晚近的用法,似與造字本義無關。
甲骨文卜辭辭殘,辭義不詳,《合集》11323:「森」,疑用作地名。
「森」從森林之義引申為眾多之貌,《後漢書.張衡傳》:「百神森其備從兮,屯騎羅而星布。」李賢注:「森,眾皃也。」全句指眾多的神都跟隨我,屯聚的車騎星布四方。另又從森林陰暗的環境引申出陰森幽暗之義,顧況《遊子吟》:「眇默諸境森。」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