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文言文意思
“梢”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梢”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hāo/sào

“梢”字的古汉语解释

shāo

名词 树枝的末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

【梢公】船家。

【梢云】高云,祥云。

“梢”国语辞典解释

shāo

名词
1.樹枝的末端。例: 「樹梢」「柳梢」

2.事物或時間的末尾。例: 「眉梢」「髮梢」 。宋.楊萬里〈月下杲飲〉詩七首之三:「一年過暑一番愁,六月梢時七月頭。」

3.小木柴。《淮南子.兵略》「曳梢肆柴,揚塵起堨,所以營其目者。」

4.竿子。《漢書.卷二二.禮樂志》「飾玉梢以舞歌,體招搖若永望。」

5.旌旗上的飄帶。通「旓」《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揚左纛,被雲梢。」

“梢”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所交切集韻師交切,𠀤音弰。
說文木也。
爾雅·釋木櫂。
郭註木無枝柯,櫂長而殺者。
 又竿也。樂者所執。
漢·郊祀歌·天門章飾玉以舞歌。
 又小柴也。
淮南子·兵略訓肆柴。
 又字彙船柁尾曰。今人謂篙師爲子。或作䈾。
 又擊而去之曰
揚雄·甘泉賦夔魖而抶獝狂。
 又博雅,小也。
 又農器。
陸龜蒙·耒耜經前如桯而樛者曰轅,後加柄而喬者曰
 又雲,山名。
左思·吳都賦雲無以踰,嶰谷弗能連。
 又與旓同。旌旗之旒也。
揚雄·河東賦揚左纛,被雲
 又韻會思邀切,音宵。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溝三十里而廣倍。
鄭註,謂水潄齧之溝。
 又說文山巧切,音㪢shǎo。木長貌。
 又集韻所敎切,音哨。剡木上殺也。
 又集韻色角切,音朔。義同爾雅。考證:〔揚雄·甘泉賦夔魖而扶獝狂。〕 謹照原文扶改抶。

“梢”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樹枝的末端,又表示植物的枝節。

詳解: 從「」,「」聲。本義是樹枝的末端。《說文》:「梢,木也。从木,肖聲。」徐鍇《繫傳》:「梢,樹枝末也。」如北周庾信〈枯樹賦〉:「森梢百頃,槎枿千年。」唐代杜甫〈送韋郎司直歸成都〉:「為問南溪竹,抽梢合過牆。

  「」又表示植物的枝節,如小柴、竹竿等。《淮南子.兵略》:「曳梢肆柴,揚塵起堨,所以營其目者。」高誘注:「梢,小柴也。」全句指拖著樹枝,揚起塵土,以迷惑敵人的視覺。《漢書.禮樂志》:「飾玉梢以舞歌,體招搖若永望。」顏師古注:「梢,竿也,舞者所持。玉梢,以玉飾之也。

  「」引申表示末端、盡頭。《方言》:「梢,盡也。」如《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徒觀其附筋樹骨,垂梢植髮。」李善注:「梢,尾之垂者。《宋史.宋琪傳》:「陣梢不可輕動,蓋防橫騎奔衝。」「陣梢」指軍隊陣列的末端,全句意謂軍隊的陣尾不可輕易調動,以防備敵方的騎兵衝擊。

  「」表示船尾。《字彙.木部》:「梢,船舵尾。」如唐代柳宗元〈游朝陽岩遂登西亭〉:「所賴山水客,扁舟枉長梢。」這個意義又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