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文言文意思
“稚”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稚(简繁同形)
拼音:zhì
“稚”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ì
1.名词 晚植的谷类。
【引】幼禾。《诗经·閟宫》:“稙稚菽麦。”
2.形容词 幼小。《屈原列传》:“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病梅馆记》:“删其密,夭其稚枝。”
【稚齿】年幼;幼年。
“稚”国语辞典解释
zhì
形容词幼小、不成熟。例: 「稚氣」 、「幼稚」 。《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僮僕歡迎,稚子候門。」
名词
孩童、幼童。《孟子.滕文公上》:「使老稚轉乎溝壑。」 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稚”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直利切,音治。幼稚,亦小也,晚也。同稺。穀梁傳·僖十年驪姬有二子,長曰奚齊,稚曰卓子。
又姓。
史記·商本紀贊契爲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稚氏。
“稚”形意通解
略說: 小篆從「禾」,「屖」聲。異體作「穉」。又因「屖」與「隹」字形相近,「稺」訛作「稚」。「屖」、「犀」和「隹」音近,皆可用為聲符。本義是幼禾。詳解: 小篆從「禾」,「屖」聲。異體作「穉」。又因「屖」與「隹」字形相近,「稺」訛作「稚」。「屖」、「犀」和「隹」音近,皆可用為聲符。本義是幼禾。《說文》:「稺,幼禾也。从禾,屖聲。」一說「稚」表示晚種的作物。《詩.魯頌.閟宮》「稙稺菽麥」,毛傳:「後種曰稺。」對此,段注:「許不言後種者,後種固小於先種,即先種者,當其未長亦稺也;先種而中有遟長者亦稺也。故惟〈魯頌〉稙、稺對言,毛釋之。」
「稚」引申表示年少、幼小。《廣雅.釋詁三》:「稚,少也。」如《春秋穀梁傳.僖公十年》:「晉獻公伐虢,得麗姬,獻公私之,有二子,長曰奚齊,稚曰卓子。」《漢書.王莽傳上》:「君年幼稚,必有寄託而居攝焉,然後能奉天施而成地化,群生茂育。」
「稚」也表示幼童、兒童。如《孟子.滕文公上》:「又稱貸而益之,使老稚轉乎溝壑,惡在其為民父母也?」唐代杜甫〈赤谷〉:「山深苦多風,落日童稚飢。」
「稚」還表示細小。如《水經注.汾水》:「其山重阜脩巖,有草無木,泉源導于南麓之下,蓋稚水濛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