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躄”文言文意思
“躄”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躄”字

拼音:

“躄”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腿瘸。柳宗元《起废答》:“少而病,日愈以剧。”

2.动词 仆倒。法显《佛国记》:“王来见之,迷闷地,诸臣以水洒面,良久乃苏。”

【躄躄】行动迟缓的样子。李贺《感讽》:“奇俊无少年,日车何。”

“躄”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仆倒、跌倒。晉.釋法顯《佛國記.卷下》「王來見之,迷悶躄地,諸臣以水灑面,良久乃蘇。」


名词
瘸腿,兩腳殘廢不能走。《禮記.王制》「瘖、聾、破、躄、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唐.孔穎達.正義:「躄,謂足不能行。」 《文選.枚乘.七發》「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

“躄”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躃,或書作
史記·平原君傳民家有者,槃散行汲。
呂氏春秋重水所多尰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