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躄”国语辞典解释
bì
动词仆倒、跌倒。晉.釋法顯《佛國記.卷下》:「王來見之,迷悶躄地,諸臣以水灑面,良久乃蘇。」
名词
瘸腿,兩腳殘廢不能走。《禮記.王制》:「瘖、聾、破、躄、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唐.孔穎達.正義:「躄,謂足不能行。」 《文選.枚乘.七發》:「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
“躄”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躃,或書作躄。史記·平原君傳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
呂氏春秋重水所多尰與躄之人。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