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閟”国语辞典解释
bì
动词關閉、深閉。《說文解字.門部》:「閟,閉門也。」 清.段玉裁.注:「引申為凡閉之偁。」 宋.文天祥〈正氣歌〉:「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明.高啟《高太史鳧藻集.卷四.南宮生傳》:「患求者眾,遂自閟,希復執筆。」
形容词
幽深的。例: 「閟宮」 。宋.曹勛〈驀山溪.烏龍雲洞神護紅塵外〉詞: 「松露閟,紫煙深。」 清.王士禎〈聖安寺僧聯句〉:「肅肅僧寮清,穆穆禪宮閟。」
“閟”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兵媚切,音祕。說文閉門也。
又凡隱而不發皆作閟。
詩·鄘風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傳閟,閉也。
釋文閟,悲位反。
左傳·莊三十二年初公築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
註閟,不從公。
又閔二年狐突曰:命以時卒,閟其事也。
註冬十二月閟盡之時。
前漢·盧綰傳綰愈恐閟匿。
又玉篇愼也。
書·大浩天閟毖我成功所。
傳言天愼勞我周家成功所在。
又神也。
詩·魯頌閟宮有侐。
箋閟,神也。
又正韻深也,幽也。
詩·魯頌·閟宮朱傳深閉也。
又五音集韻彼義切,音賁。義同。考證:〔詩·衞風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謹照原書衞風改鄘風。〔閔二年孤突曰,命以時卒,閟其事也。〕 謹照原文孤突改狐突。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