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摈”文言文意思
“摈”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擯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bìn
“摈”字的古汉语解释
bìn
1.动词 排斥;抛弃。《后汉书·赵壹传》:“恃才居傲,为乡党所摈。”
2.动词 通“傧”,接引宾客。《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
“摈”国语辞典解释
bìn
动词1.遺棄、排斥。例: 「擯於門外」 、「擯而不用」 。《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趙壹傳》:「而恃才倨傲,為鄉黨所擯,乃作解擯。」 唐.章懷太子.注:「擯,斥也。」
2.導引。通「儐」 。《周禮.秋官.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而聽其辭。」
“摈”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必仞切,賓去聲。斥也,棄也。崔寔政論寡不勝衆,遂見擯棄。
又與儐同。導賓也。主國之君所使出接賓者,在主曰擯,在客曰介。
禮·聘義卿爲上擯,大夫爲承擯,士爲紹擯。
疏承者,承副上擯也。紹者,繼續承擯也。
周禮·秋官·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
註擯而見之王,使得親言也。
又正韻𤰞民切,音賓。義同。通作賓。俗作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