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文言文意思
“托”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托”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tuō

“托”字的古汉语解释

tuō

1.动词 寄托;依靠。《滕王阁序》:“今兹捧袂,喜龙门。”

2.动词 托付;委托。《出师表》:“愿陛下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动词 假托;假借。《梅花岭记》:“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忠烈之名。”

【托庇】托人福庇,旧时的客套话。

【托大】大意。

“托”国语辞典解释

tuō

动词
1.用手掌承舉。例: 「托腮」「托著茶盤」《水滸傳》第二回:「沒多時,就廳上放開條桌子,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

2.用手上下推舉。例: 「排球一次你可托幾下?」

3.襯、墊。例: 「下面托一層毛毯。」

4.陪襯。例: 「襯托」「烘雲托月」「紅花雖好,也要有綠葉的烘托。」

5.寄託。通「託」例: 「托兒所」 。宋.辛棄疾〈瑞鶴仙.雁霜寒透幕〉詞: 「瑤池舊約,鱗鴻更仗誰托?」

6.借故推辭。通「託」例: 「推托」「假托」

7.依靠。通「託」例: 「托福」

名词
1.承受東西的座子。例: 「槍托」「花托」「茶托兒」《水滸傳》第四回:「真長老與趙員外眾人茶罷,收了盞托。」

2.量詞。表示真空壓力的單位。一托等於一毫米汞柱高的壓力。

3.姓。如清代有托津。

tuō

动词
1.寄託。例: 「託售」「託兒所」 。唐.杜甫〈大麥行〉:「安得如鳥有羽翅,託身白雲還故鄉。」

2.委任。例: 「託付」「委託」《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3.請求、幫助。例: 「請託」「懇託」《儒林外史》第四回:「三房裡曾託我說媒,我替他講西鄉裡封大戶家,好不有錢。」

4.借故推諉躲避。例: 「推託」「假託」《後漢書.卷五三.姜肱傳》「肱託以他辭,終不言盜。」

5.依賴。例: 「託福」「託庇」《三國演義》第一〇六回:「臣託陛下洪福,必擒公孫淵以獻陛下。」

“托”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韻會𠀤闥各切。同拓。見拓字註。
 又不,與餺飥通。
五代史·李茂貞傳一日食粥,一日食不
歐陽脩·歸田錄唐人謂湯餠爲不
 又柈名。宋曰子,今曰盤。

“托”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用手掌附着或承着。

詳解: 從「」,「」聲,本義為用手掌附着或承着。唐韓偓〈詠手〉:「悵望昔逢搴繡幔,依稀曾見托金車。

  承托某些物品的器皿,也叫「」。宋程大昌《演繁露‧托子》:「托始於唐,前世無有也。

  「」可表示襯墊、襯托。唐馮贄《雲仙雜記‧半月履》:「作半月履,裁千紋布為之,托以精銀,縝以絳蠟。

  「」也表示依靠、寄托。唐元稹《鶯鶯傳》:「旅寓惶駭,不知所托。

  「」亦表示藉口。《官場現形記》第17回:「索性張大其詞,托言土匪造反,非地方官所能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