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文言文意思
“扬”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扬”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yáng

“扬”字的古汉语解释

yáng

1.动词 举起;扬起。《登泰山记》:“大风积雪击面。”

2.动词 飞扬;翻腾。《祭妹文》:“纸灰飞,朔风野大,阿兄归矣。”

3.形容词 响亮。《张衡传》:“振声激,伺者因此觉知。”

4.动词 发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之欲其明。”

【扬长】大模大样。

【扬厉】雄壮;威武、高亢奋进。

【扬扬】⒈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样子。⒉自若的样子。

“扬”国语辞典解释

yáng

动词
1.舉起、抬高。例: 「揚手」 。唐.李白〈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詩: 「揚鞭動柳色,寫鞚春風生。」

2.飄動。例: 「飛揚」「飄揚」《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法鼓琅以振響,眾香馥以揚煙。」

3.彰顯。《禮記.中庸》「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班固以為露才揚己,忿懟沉江。」

4.稱頌、傳播。例: 「表揚」「讚揚」「宣揚」「揚名國際」

5.掀起。《楚辭.屈原.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文選.班固.西都賦》「揚波濤於碣石,激神岳之嶈嶈。」

6.往上撒,以去除穀物的外皮。例: 「揚場」「簸揚」

7.推薦。《書經.堯典》「明明揚側陋。」 漢.孔安國.傳:「明舉明人在側陋者,廣求賢也。」 《北史.卷六七.王士良傳》「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揚人物。」

形容词
得意的樣子。例: 「趾高氣揚」「志高而揚」


名词
姓。如漢代有揚雄。

“扬”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飛舉也。
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薪。
揚,激揚也。
謂水急激而飛揚,波流疾之意也。
 又豳風以伐遠揚。
謂長條揚起者。
 又增韻發也,顯也。
廣韻舉也。
易·夬卦揚于王庭。
發揚決斷之事於王者之庭。
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禮·文王世子或以言揚。
能言語應對,亦舉用之。
 又稱說也。
禮·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
前漢·季布傳使僕游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
 又爾雅·釋詁𢋐揚,續也。
 又簸去糠粃也。
詩·小雅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又眉上下曰揚。
詩·鄘風揚且之皙也。
揚,眉上廣。
子之淸揚。
揚者,眉上之美名。旣名眉爲揚,因謂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揚。
 又鉞也。
詩·大雅干戈戚揚。
 又州名。
書·禹貢淮海惟揚州。
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故曰揚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
 又姓。
揚雄·自序揚別爲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揚侯,因氏。
 又宋揚避舉,明揚光休。
通作颺。

“扬”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揚字形體多變,多從丮從玉從昜,像人捧玉拱立,作奉獻敬揚之狀,引伸為稱揚、稱頌之意。

詳解: 金文揚字形體多變,多從丮從玉從昜,像人捧玉拱立,作奉獻敬揚之狀,引伸為稱揚、稱頌之意。《廣雅.釋詁》:「揚,稱也。」揚字從「」,有高舉之義,《說文》:「飛舉也,从手,昜聲。《說文》所言,當有所本。而「」亦有高舉之意,同時表聲。揚字或從日從玉從丮,日乃昜字省文;或從丮從昜;或從玉從丮;或只從丮;甚或以「」字代替;後來又有從宀從昜之例。由於昜、陽、揚音同形近,三者作稱揚、稱頌解時互通。參見「」、「」、「」字。

  「」字本義高舉,引伸為稱揚,古籍多見。《易.大有》象上傳:「君子以遏惡揚善」,虞注:「揚,舉也。《儀禮.鄉射禮》南揚弓」,鄭注:「揚,猶舉也。」引伸為稱揚,見《穀梁傳.僖公元年》以其不足乎揚」,釋文:「揚,稱揚也。」另《詩.沔水》:「載飛載揚」與《說文》義近。

  此外,「」與「」組成「對揚」一詞,是金文中的習語。「」、「」互訓,皆有稱頌之意。《廣雅.釋訓》:「對,揚也。」如盂卣:「盂對揚公休。」休盤:「敢對揚天子丕顯休命。《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詩.江漢》:「對揚王休。」銘文或省稱「」,如番生簋:「番生敢對天子休」;或省稱「」,守宮尊:守宮揚王休;亦有「」、「」不連用,梁其鐘:「梁其敢對天子丕顯休揚」。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