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鞅”文言文意思
“鞅”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鞅(简繁同形)
拼音:yāng/yàng
“鞅”字的古汉语解释
yāng
1.名词 古时套在马脖子上的皮子。《左传·襄公十八年》:“抽剑断鞅。”
2.见“鞅掌”。
yàng
通“怏”。见“鞅鞅”。
【鞅掌】事务繁忙。
【鞅鞅】不满意。
“鞅”国语辞典解释
yāng
名词1.套在馬頸上,用以駕車的皮帶。《左傳.襄公十八年》:「大子抽劍斷鞅乃止。」
2.泛指車馬。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二:「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副词
不滿意的樣子。參見「鞅鞅」 條。
yǎng
(一)之又音。“鞅”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於兩切集韻韻會正韻倚兩切,𠀤音怏。說文頸組也。
廣韻牛羈也。
左傳·襄十八年抽劒斷鞅。
釋名鞅,嬰也。喉下稱嬰,言纓絡之也。其下飾樊纓,其形樊樊而上屬纓也。
又詩·小雅或王事鞅掌。
傳鞅掌,失容也。
箋鞅,猶何也。掌,謂捧之也。負何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
疏傳以鞅掌爲煩勞之狀,故云失容,言事煩鞅掌然,不暇爲容儀也。今俗語以職煩爲鞅掌,其言出於此。鄭以鞅掌爲事煩之實,故言鞅猶荷也。鞅讀如馬鞅之鞅,以負荷物則須鞅持之,故以鞅表負荷也。
又人名。
左傳晉有士鞅。
又揚子·方言强也,懟也。
史記·韓信傳居常鞅鞅。通作怏。
又集韻於良切,音央。馬頸革。
又於郞切,音鴦。
博雅鞅㒺,無賴也。
又於亮切,音怏。馬駕之具也。
“鞅”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革」從「央」,「央」是聲符。何琳儀認為「央」象人肩負荷之形,是「鞅」的初文,「鞅」的本義是負荷。詳解: 金文從「革」從「央」,「央」是聲符。何琳儀認為「央」象人肩負荷之形,是「鞅」的初文,「鞅」的本義是負荷。《詩.小雅.北山》:「或王事鞅掌」鄭玄《箋》:「鞅,猶何也。」
按「央」的本義學者多認為源自「災殃」或「中央」二義,參見「央」。
金文用作人名,即商鞅,亦稱商君,戰國時衛人,姓公孫,受封於商。大良造鞅戟:「十三年大良造鞅之造戟。」表示商鞅所監造的器物。
《說文》:「鞅,靼也。从革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