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文言文意思
“央”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央”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yāng

“央”字的古汉语解释

yāng

1.名词 中心;正中。常“中央”连用。《狱中杂记》:“禁卒居中。”

2.动词 尽;完了。常“未央”、“无央”连用。曹丕《燕歌行》:“星汉西流夜未。”

3.动词 恳求。曹唐《小游仙》:“无公子停鸾辔。”

“央”国语辞典解释

yāng

形容词
中間、中心。《詩經.秦風.蒹葭》「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莊子.應帝王》「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


动词
1.盡、完了。《楚辭.屈原.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 《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一》「四牡向路馳,歡悅誠未央。」

2.請求、懇求。例: 「央求」《水滸傳》第二四回:「老身也前日央人看來,說道明日是個黃道好日。」

“央”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良切,音秧。中也。
詩·秦風宛在水中
淮南子·天文訓爲都。
地形訓四達,風氣之所通,雨露之所會也。
 又半也。
詩·小雅夜如何其,夜未
上官儀詩明月樓中夜未
 又盡也。
漢武帝·李夫人賦惜蕃華之未
 又廣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覽曲臺之
 又未,漢宮名,在長安。
 又於京切,音英。旗斿貌。
詩·小雅旂旐
 又鮮明貌。
詩·小雅白旆
說文从大,在冂之內。
徐曰从大,取其正中,會意。

“央”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或「」(象人形正面)從◎,象人頸部戴枷鎖之形,是災殃的「」的本字(丁山)。《說文》:「殃,咎也。

詳解: 甲金文從「」或「」(象人形正面)從◎,象人頸部戴枷鎖之形,是災殃的「」的本字(丁山)。《說文》:「殃,咎也。

  一說人戴枷鎖時頭在中央,故引申有中央之意(徐中舒)。高鴻縉則認為◎象扁擔之形,人挑擔時必站在扁擔中央,故有中央之意。《說文》:「央,中央也。从大在冂之内。大,人也。央旁同意。一曰久也。

  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除用作人名外,還表示鮮明之貌。虢季子白盤:「彤矢其央」,《詩.小雅.六月》:「織文鳥章,白旆央央。」毛亨《傳》:「央央,鮮明貌。

  簡帛文字「」通假作「」,《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此皆不可殺,小殺小央(殃),大殺大央(殃)。《馬王堆漢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過極失當,天將降央(殃)。《說文》:「殃,咎也。一曰禍也、罰也、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