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言文意思
“天”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天”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tiān

“天”字的古汉语解释

tiān

1.名词 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高日晶。”《敕勒歌》:“似穹庐,笼盖四野。”

2.名词 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寒。”

3.名词 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理,批大郤,导大窾。”

4.名词 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赞我也。”《垓下之战》:“此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5.名词 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而民人以食为。”

【天道】⒈自然规律。⒉天气。

【天府】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

【天光】日光。天空的景象。

【天理】⒈自然规律。⒉天然的组织结构。⒊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⒋上天主持的公道。

【天伦】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

【天年】自然寿命。

【天书】⒈帝王的诏敕。⒉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⒊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

【天作之合】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天”国语辞典解释

tiān

名词
1.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例: 「碧海青天」「頂天立地」 。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一晝夜的時間。例: 「昨天」「今天」「大後天」「一天」

3.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時間。例: 「三天三夜」「三更天」 。宋.程顥〈春日偶成〉詩: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4.時節、季節。例: 「春天」「三伏天」「黃梅天」

5.氣候。例: 「晴天」「陰天」「大熱天」「下雨天」

6.自然。例: 「人定勝天」「樂天知命」《莊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指宇宙萬物的主宰。有時指大自然、有時指命運、有時指天神等。例: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 《書經.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8.指神靈所住的世界。例: 「升天」「歸天」

9.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例: 「以夫為天」《漢書.卷四十三.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10.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例: 「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時間完成,不得拖延。」

形容词
1.自然的、天然的。例: 「天才」「天險」「天籟」「天性」

2.數目極大的。例: 「天價」「天量」「天文數字」

3.騰空架設的、駕於空中的。例: 「天橋」「天窗」「天棚」

副词
很、非常。例: 「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聞」

“天”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
禮·禮運秉陽,垂日星。荀子曰: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
程子遺書之蒼蒼,豈是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根氐也。
周語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
杜甫詩地近漏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山,卽祁連山。
 又,樂名。鈞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今翰林院稱木署。
 又景,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字,似篆文

“天”形意通解

略說:」象人正面站立,突顯頭部。本義是人頭,因天空與首腦皆在高位,故表示天空。

詳解: 從「」從◎,「」象正面站立的人形,人形上圓點象人的頭部。本義是人頭,後因天空與人頭至高無上的特徵相類,故以「」表示天空。

  甲骨文因刻寫困難,「」字上部的圖點往往刻成方格形。後來「」上的一點或方格進一步簡化為一橫畫。春秋時期,「」字出現上加短畫作飾筆的寫法,這種寫法到了秦代漸漸絕跡。《說文》:「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

  傳世文獻亦有聯繫「」與人的顛頂的用法,《易.睽.六三爻辭》:「其人天且劓」,指這個人受到天刑與劓刑。馬融:「黥鑿其頟曰天。」「天刑」即指鑿額,故「」即人的顛頂(章太炎)。《山海經.海外西經》:「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形天」為神話人物,亦作「刑天」,因被斷去其首而得名,由此可見「」的本義與人頭有關。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頭部。《合集》20975:「弗疾朕天」,指商王的頭部沒有患病。又用作人名。另有「天邑商」一詞,又稱「大邑商」,為商人對國都之稱呼。《合集》36541:「天邑商公宮衣。」「公宮」指殷先公上甲廟,全句指於國都先公上甲廟進行衣祭。《尚書.多士》:「予一人惟聽用德,肆予敢求爾于天邑商。」全句意指我個人聽從你們的意見,任用有德行的人,所以我才敢到國都中訪求你們。

  金文指天帝,秦公𣪕:「朕皇祖受天命。」又用作人名。另金文有「天子」一詞,指周王,蔡𥎦盤:「肇輔天子。」又有「天室」一詞,指祀天之所。天亡𣪕:「王祀于天室。

  戰國竹簡有「天命」一詞,指上天主宰下人的命運,《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7:「君子得之失之,天命。」又有「天下」一詞,《上博竹書二.民之父母》簡6:「君子㠯(以)此皇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