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国语辞典解释
nài
动词1.堪、經得起。通「耐」 。《太平廣記.卷二三七.同昌公主》:「稍過度,則熇蒸之氣不可奈。」
2.對付、安頓、處置。通常與「何」 連用。《國語.晉語二》:「吾君老矣,國家多難,伯氏不出,奈吾君何?」
连词
表示意外轉折的語氣。例: 「怎奈計畫不周,以致發生困難。」 、「他本性不壞,無奈交友不慎,而誤入歧途。」
“奈”康熙字典解释
同柰。詳木部柰字註。“奈”形意通解
略說: 從「示」,「大」聲,表示對付、處置。詳解: 從「示」,「大」聲,表示對付、處置。《淮南子‧兵略訓》:「唯無形者,無可奈也。」
「奈」也表示無奈。唐韓愈〈醉後〉:「煌煌東方星,奈此眾客醉。」
「奈」還用作語氣助詞。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大師遙見:坐地不定害澀奈,覷着鶯鶯,眼去眉來。」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