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文言文意思
“夫”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夫”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夫”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成年男子。《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论积贮疏》:“一不耕,或受之饥。”

2.名词 大丈夫。《左传·宣公十二年》:“闻敌强而退,非也。”

3.名词 指服劳役或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智取生辰纲》:“农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王建《宫词》:“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

4.名词 女子的配偶;丈夫。《陌上桑》:“罗敷自有。”

1.代词 ⒈这;那。《归去来兮辞》:“乐天命复奚疑?”⒉他。《左传·襄公二十年》:“使往而学焉。”

2.助词 ⒈用在句首,引起议论。《烛之武退秦师》:“晋何厌之有?”⒉用在句中,使语气显得舒缓。《论语·阳货》:“食稻,衣锦,放女安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吧”。《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

“夫”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任勞役、做粗重工作的人。同「夫」例: 「車伕」「力伕」

名词
1.古代稱成年男子為「夫」 ,後泛稱男子。《說文解字.夫部》「夫,丈夫也。」 清.徐灝.箋:「男子已冠之偁也。」 例: 「征夫」「懦夫」《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

2.泛指一般人。例: 「千夫所指」「萬夫莫敵」「匹夫」

3.夫婿。例: 「姊夫」「前夫」「亡夫」《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詩》「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4.從事某種勞動的人。例: 「漁夫」「農夫」「車夫」「挑夫」「樵夫」

助词
1.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3.文言文中用於句中,無義。《禮記.檀弓下》「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代词
文言文中指示代名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 《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


形容词
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詞。相當於「此」「彼」《左傳.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 《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夫”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𠀤音膚。男子通稱。
禮·郊特牲也者,以知帥人者也。
詩註有傳相之德,而可倚仗,謂之丈
 又男女旣配曰婦。
易·家人婦婦。
 又先生長者曰子,妻稱亦曰子。
 又禮·曲禮天子有后,有人。
 又妾曰如人。
左傳·昭十七年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人者六人。
 又官名。
禮·王制·大者,扶進人者也。
 又周禮·地官有溝,百有洫,千有澮,萬有川。
 又十六以上不成丁,曰餘
 又販
周禮·地官夕時而市,販販婦爲主。
白樂天詩樓暗攢倡婦,堤喧嗾販
 又執御行役曰僕
詩·小雅召彼僕,謂之載矣。
 又以我稱人曰
禮·檀弓曾子指子游示人曰:也,爲習于禮者。
 又人名。黔,齊威王疆場四臣之一。
 又國名。丈國,在維鳥北,見山海經
 又邑名。柴,屬燕地,見齊語
 又山名。山,在風伯山之東,見山海經。○按續通考引此作大
 又武,石之次玉者。
前漢·董仲舒傳五霸比于三王,猶武之于美玉。別作玞砆。
 又數名。
前漢·食貨志六尺爲步,步百爲畮,畮百爲
 又姓。
 又息,複姓。
 又廣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切,𠀤音扶。語端辭。
論語仁者。
 又語已辭。
論語如斯
 又有所指之辭。
論語二三子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搖車。
蔓生,細葉紫花,可食,俗呼爲翹搖車。
 又叶縛謀切,音浮。
𨻰琳詩仲尼以聖德,行聘徧周流。遭斥戹𨻰蔡,歸之命也。考證:〔又國名。丈國,在維鳥,見山海經。〕 謹照原文維鳥下增北字。〔史記·董仲舒傳五霸比于三王。〕 謹按史記儒林傳董仲舒傳無此語,所引出前漢書,謹將史記二字改前漢。

“夫”形意通解

略說:」字有多義,主要指一成年的男子。

詳解:」字有多義,主要指一成年的男子。

  根據《說文》:「夫, 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八寸爲尺,十尺爲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凡夫之屬皆从夫。

  從字形上看,「」字甲骨及金文的確是從大從一,雖然今天不少學者都認為大上一劃,只是一飾筆,並沒有特別意義。但從認知角度看,把「」上面的「」了解為髮簪,應仍可視作一可能和合理的解釋。查古代的男性,童子披髮,成人則以簪束髮,這一點與《說文》指「」是昂藏丈夫相合。因此,「」的本義是成年男子。所謂「匹夫」、「獨夫」中的「」均帶有此義。由於成年男子多會娶妻,故「」後又引申為「丈夫」、「夫妻」的「」;此外,「」又可借為虛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