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文言文意思
“拊”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拊(简繁同形)
拼音:fǔ
“拊”字的古汉语解释
fǔ
1.动词 抚摸。《新唐书·魏征传》:“帝悲懑,拊之流涕,问所欲。”
2.动词 抚慰;安慰。《冯谖客孟尝君》:“不拊爱子其民,而贾利之。”
3.动词 拍;轻击。《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拊掌。”
4.动词 抚养;保护。《诗经·蓼莪》:“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5.名词 搏拊,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如小鼓。《周礼·天官》:“师瞽登歌,令奏击拊。”
“拊”国语辞典解释
fǔ
动词1.撫摸。《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 《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六》:「拊劍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2.拍打、輕擊。《書經.益稷》:「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公拊楹而歌。」
3.撫育。通「撫」 。《詩經.小雅.蓼莪》:「母兮鞠我,拊我畜我。」
4.撫慰、撫恤。《左傳.宣公十二年》:「王巡三軍,拊而勉之。」 《戰國策.齊策四》:「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
名词
1.器物的把柄。《禮記.少儀》:「刀卻,刃授穎,削授拊。」
2.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即搏拊。《周禮.春官.大師》:「帥瞽登歌,令奏擊拊。」
“拊”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芳武切集韻韻會斐父切,𠀤音撫。說文揗也。
詩·小雅拊我畜我。
左傳·宣十二年王巡三軍,拊而勉之。通作撫。
又擊也,拍也。
書·益稷予擊石拊石。
蔡傳石磬也。重擊曰擊,輕擊曰拊。
儀禮·士喪禮婦人拊心不哭。
又樂器名。
禮·樂記弦匏笙簧,會守拊鼓。
註拊者,以韋爲表,裝之以糠。一名相。今齊人或謂糠爲相。
周禮·春官·大師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
註拊形如鼓。
又器把曰拊,手執處也。
禮·少儀弓則以左手屈韣執拊。
疏拊,弓把也。
又削授拊。
疏削謂曲刃,拊謂削把。
又集韻方遇切,音付。以手著物也。或作捬。
又彼口切。與㨐同。衣上扑也。
又風無切,音膚。
前漢·藝文志泰始黃帝扁鵲兪拊方。
註黃帝時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