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文言文意思
“父”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父(简繁同形)
拼音:fù/fǔ
“父”字的古汉语解释
fù
1.名词 父亲。《庄暴见孟子》:“父子妻子不相见。”
2.名词 对男性长辈的通称。《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
fǔ
1.名词 从事某种职业或劳动的男子。多指老年的。《楚辞·渔父》:“渔父见而问之。”
2.名词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王粲《登楼赋》:“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与’之叹音。”《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安上纯父。”
“父”国语辞典解释
fù
名词1.稱謂:(1)對爸爸的稱呼。例: 「父親」 、「養父」 、「家父」 、「繼父」 。《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2)用以尊稱親族中男性的長輩。例: 「伯父」 、「叔父」 、「舅父」 、「祖父」 。
2.二一四部首之一。
fǔ
名词1.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廣韻.平聲.麌韻》:「父,尼父,尚父,皆男子之美稱。」 《文選.成公綏.嘯賦》:「鍾期棄琴而改聽,孔父忘味而不食。」
2.野老的通稱。例: 「漁父」 。《文選.潘岳.藉田賦》:「有邑老田父或進而稱曰:『蓋損益隨時,理有常然。』」
“父”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扶雨切集韻韻會奉甫切,𠀤音輔。說文矩也。家長率敎者。从又,舉杖。
釋名父,甫也。始生已者。
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
爾雅·釋親父爲考。父之考爲王父。王父之考爲曾祖王父。曾祖王父之考爲高祖王父。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晜弟先生爲世父。後生爲叔父。父之從父晜弟爲從祖父。父之從晜弟爲族父。
又詩·小雅以速諸父。
傳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曰諸父。
又老叟之稱。
史記·馮唐傳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爲郞。
又廣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𠀤音府。
集韻同甫。
廣韻男子之美稱。
詩·大雅維師尚父。
箋尚父,呂望也。尊稱焉。◎按管仲稱仲父。孔子稱尼父。范增稱亞父。皆倣此。
又野老通稱。
戰國策田父見之。
又詩·小雅祈父。
傳司馬也。
又春秋·桓十三年盟于武父。
註武父,鄭地。
釋文音甫,有父字者,皆同甫音。
又廣韻漢複姓。三氏孔子弟子宰父黑,漢主父偃,左傳宋之公族皇父充石。漢初皇父鸞,改父爲甫。
又正韻防父切,音附。父母。〇按父字古無去聲。正韻始收入五暮。俗音从之。防父切,父字誤。
又叶扶缶切蘇轍·釀酒詩誰來共佳節,但約鄕人父,生理正艱難,一醉陶衰朽。考證:〔廣韻漢複姓。三氏孔子弟子宰父黑,漢主父偃,左傳,宋之公族皇父充石,漢初,王父鸞,改父爲甫。〕 謹照廣韻原文王父改皇父。
“父”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篆文均表示手拿著石斧。古代男子負責生產,本義是父親之「父」。詳解: 甲、金、篆文均象以手(又)持「丨」之形,所持疑為石斧。古代成年男子多持斧從事生產,所以以手持斧作為家長的象徵,本義是父親之「父」。《說文》:「父,矩也。家長率教者。从又舉杖。」許慎以「矩」釋「父」為聲訓。按《說文》以為「父」字手所持之物象杖,有以手持杖教導之意;羅振玉則據金文以為象炬形;郭沬若以為象斧形,為「斧」的初文:何琳儀以為「父」與「攴」為一字之分化,施動者為「父」,小敲動作為「攴」。諸說各有道理,故以上並舉諸說,以作參考。
甲骨文「父」指生父與父輩,《合集》2330:「告于三父」,指對三位父輩進行祰祭。《合集》6647正:「勿㞢(侑)于陽甲、父庚、父辛一牛。」「父庚」、「父辛」是商朝君王對父親或叔伯的稱呼,全句指不向陽甲、父辛、父丁以一頭牛進行侑祭。
金文「父」亦指生父與父輩,能匋尊:「能匋用乍(作)文父日乙寶尊彝。」毛公鼎:「王曰:『父𢉩』」,「𢉩」為周王的長輩,所以周王稱之為父。傳世文獻仍保留此義項,《方言》:「𠋢、艾、長,老也。東齊魯衛之間凡尊老謂之𠋢,或謂之艾。周晉秦隴謂之公,或謂之翁。南楚謂之父,或謂之父老。」字又用作男子之美稱和地名。
戰國竹簡「父」指父親,或與「母」對舉成詞,如《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13:「孝羕(養)父母,以善其新(親)」;或與「子」對舉成詞,如《上博竹書三.彭祖》簡5:「父子兄弟。」
傳世文獻中「父」多用指父輩,《釋名.釋親屬》:「父,甫也,始生己也。」《毛詩.周南.葛覃》:「歸寧父母」,指回家向父母請安。亦有用作對男性長輩的通稱,《爾雅.釋親》:「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王父之考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為高祖王妣。」《戰國策.韓策二》:「臣之仇,韓相傀,傀又韓君之季父也。」
字形易與「尹」相混,參見「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