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文言文意思
“府”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府”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府”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国家收藏文书。《鸿门宴》:“籍吏民,封库。”

2.名词 官府;衙署。《出师表》:“官中中,俱为一体。”

3.名词 官僚贵族的住宅或尊称别人的住宅。《林黛玉进贾府》:“三间大门,方是荣国。”

4.名词 行政区划名,唐宋大州称府,元明清大抵府领州,州领县。《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

“府”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說文解字.广部》「府」 字.清.段玉裁.注:「文書所藏之處曰府。」 《孟子.告子下》「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

2.官署,官員辦公的地方。例: 「官府」「首府」「總統府」《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3.古代介於省、縣間的地方行政機構。例: 「開封府」「徐州府」

4.達官顯貴的住所。例: 「王府」《紅樓夢》第二回:「路北,東是寧國府,西是榮國府。」

5.尊稱別人的居處。例: 「尊府」「貴府」「造府請教」

6.泛指人、物聚集的地方。《文選.陸機.文賦》「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

7.姓。如漢代有府悝。

“府”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𠀤音甫。
說文文書藏也。
周禮·天官六人。
治藏,史掌書者。
宰夫八職,五曰,掌官契以治藏。
治藏,藏文書,若今起文書草也。
 又玉篇,聚也。藏,貨也。
書·大禹謨三事允治,萬世永賴。
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穀爲六
禮·曲禮,在庫言庫。
謂寶藏財賄之處也。
 又掌財幣之官皆曰
周禮·天官,玉,內,外
 又地官
 又春官
前漢·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圜法。
皆掌財幣之官,故云九
 又百官公卿表掌山海地澤之稅,以給共養。
 又廣韻,官,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
前漢·趙禹傳文深不可居大
蜀志·諸葛亮傳治事。
 又韻會唐制,爲大州曰
唐書·地理志三百五十八。
 又韻會州名。漢屬太原,魏置嵐州,後唐立州。
前漢·禮樂志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
 又姓。
風俗通漢有司徒掾悝。
 又與腑通。
周禮·天官·疾醫疏,胃小腸大腸膀胱膽三焦,以其受盛,故謂之爲
 又春官·天在人身中,飮食所聚,謂之六
 又與俯通。
列子·周穆王篇而視之。

“府”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或從「广」,「」聲。字或加從「」,本義是貯藏財貨的倉庫,後引申為府第之「」。

詳解: 金文從「」,「」聲;或從「广」,「」聲。字或加從「」,本義是貯藏財貨的倉庫,後引申為府第之「」。

  「」字寫法可按地域而區分開來,秦系文字「」字多從「广」從「」,楚系文字則多從「」從「」從「」。《說文》:「府,文書藏也。从广,付聲。

  金文「」用作本義,指收藏財物或文書之所。中山王兆域圖銅版:「其一從,其一藏府」,意指此銅版有兩塊,一塊隨葬,另一塊則收藏於府庫之中。「」又可指官府,即管理財物稅賦之機構,如上鄀府簠:「上鄀府」,指上鄀一地的官府。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指府庫,《上博竹書四.相邦之道》簡3:「百攻(工)勸於事,㠯(以)實府庫。」全句指百工勉力從事生產,以充實府庫。又用作地名,《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6:「昔堯處於丹府與藋陵之閒」,「丹府」與「藋陵」為堯幼時居住之地,今本《竹書紀年》等提到堯生於「丹陵」,似為兩地地名的合稱(李零)。又讀為「」,指授予。《清華簡一.祭公》簡5:「府(付)畀四方」,指上天將四方授予天子。《書.康王之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

  秦簡「」可讀為「」,指宮刑。《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13:「臣邦真戎君長,爵當上造以上,有罪當贖者,其為群盜,令贖鬼薪鋈足;其有府(腐)罪,[贖]宮」,指臣服的邦國中純屬少數民族血統的君長,相當於上造以上的爵位,有罪應可贖免,如為群盜,判為贖伐木和銬腳之刑;如果有應該判處宮刑的罪,判為贖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