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文言文意思
“缚”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縛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fù
“缚”字的古汉语解释
fù
1.动词 捆绑。《左传·文公二年》:“晋襄公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
2.名词 捆绑用的绳索。《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病梅馆记》:“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缚”国语辞典解释
fú
动词1.用繩捆綁。例: 「手無縛雞之力」 。《左傳.文公二年》:「晉襄公縛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
2.拘束、約束。唐.白居易〈遊平原贈晦叔〉詩: 「且喜身無縛,終漸鬢有絲。」 《紅樓夢》第一四回:「且生得才貌雙全,風流瀟灑,不為官俗國體所縛。」
名词
用來綑束的繩子。《左傳.僖公六年》:「武王親釋其縛,受其璧而祓之。」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信乃解其縛,東鄉對,西鄉坐,師事之。」
“缚”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符钁切集韻韻會伏約切正韻符約切說文束也。釋名縛,薄也。使相薄著也。
廣韻繫也。
左傳·僖六年許男面縛銜璧。
又昭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
註縛,卷也。
又釋名縛在車下,與輿相連縛也。
急就篇註縛在車下,主縛軸令輿相連,卽今所謂鉤心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臥切。義同。
又集韻符遇切,音附。紨或作縛。繩也。
韻會俗从專作縳,誤。考證:〔釋名縛,薄也。使相薄者也。〕 謹照原文薄者改薄著。
“缚”形意通解
略說: 從「糸」,「專」聲,本義為用繩索捆綁。詳解: 從「糸」,「專」聲,本義為用繩索捆綁。《說文》:「束也。从糸,尃聲。」 《左傳‧文公二年》:「晉襄公縛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
「敷」可表示束縛。《韓非子‧備內》:「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親也。縛於勢而不得不事也。」
「縛」也表示捆綁東西的繩索。《左傳‧昭公四年》:「王親釋其縛,受其璧,焚其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