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文言文意思
“纾”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纾”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shū

“纾”字的古汉语解释

shū

1.动词 延缓;缓和;减轻。《四时田园杂兴诗·引》:“淳熙丙午,沉痾少。”

2.动词 解除。《<指南录>后序》:“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祸。”

“纾”国语辞典解释

shū

动词
排除、解除。《左傳.莊公三十年》「鬥穀於菟為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宋.陸游〈秋思〉詩: 「嬾不近筆硯,何以紓幽情?」


形容词
寬緩、寬裕。宋.蘇軾〈論給田募役狀〉:「若官與買則田穀皆重,農可小紓,其利三也。」 《宋史.卷三九八.李蘩傳》「民力稍紓,得以盡於農畝。」

“纾”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𠀤音書。
說文緩也。
詩·小雅彼交匪紓。
 又左傳·僖二十一年紓禍也。
紓,解也。
 又廣韻神與切,音杼。
集韻上與切,音墅。義𠀤同。
玉篇紓或作舒。
集韻或作䋡。

“纾”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寬緩、緩和。

詳解: 從「」,「」聲。本義是寬緩、緩和。《方言》:「紓,緩也。」郭璞注:「謂寬緩也。」又《說文》:「紓,緩也。从糸,予聲。」如《左傳.成公十六年》:「我偽逃楚,可以紓憂。《後漢書.荀彧傳》:「誠仁為己任,期紓民於倉卒也。

  「」又表示解除、排除。《廣雅.釋詁一》:「紓,解也。」如《左傳.莊公三十年》:「鬭穀於菟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文選.潘安仁〈西征賦〉》:「健子嬰之果決,敢討賊以紓禍。

  「」通「」,表示抒發。如西晉陸機〈上留田行〉:「歲華冉冉方除,我思纏綿未紓,感時悼逝悽如。」唐代田宏正〈謝授節鉞表〉:「臣胸襟所蓄,書不盡言,實冀因人,紓其積憤。

  「」還表示寬裕。如北宋蘇軾〈與開元明師書〉之二:「歲豐人紓,會當成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