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文言文意思
“霜”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霜(简繁同形)
拼音:shuāng
“霜”字的古汉语解释
shuāng
1.名词 霜。《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又】动词 结霜。《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2.名词 白色的看来像霜的物体。《秋浦歌》:“不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滕王阁序》:“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冰盘若琥珀,何似糖霜美?”
3.形容词 白;白色。《江城子·密州出猎》:“鬓微霜,又何妨。”
4.形容词 比喻高洁。《南齐书·沈驎士传》:“玉质逾洁,霜操日严。”
5.名词 比喻冷酷或威严。《晋书·索琳传》:“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焚。”
6.名词 年。贾岛《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夜忆咸阳。”
【霜操】坚贞高洁的节操。
【霜毛】⒈洁白的毛羽。⒉白发。
“霜”国语辞典解释
shuāng
名词1.接近地面的水蒸氣,遇冷而凝結成白色的結晶顆粒。《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
2.白色如霜的粉末或膏脂。例: 「砒霜」 、「面霜」 。
形容词
白色的。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霜”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所莊切集韻韻會正韻師莊切,𠀤音驦。玉篇露凝也。
釋名其氣慘毒,物皆喪也。
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隂氣勝,則凝爲霜雪。
易·坤卦履霜堅冰至。
詩·秦風白露爲霜。
又字彙補國名。
西域記屈霜國。
又姓。見姓苑。
又正字通歷年曰霜。
李白詩陛下之壽三千霜。
又集韻類篇𠀤色壯切,音孀。隕霜,殺物也。或作灀。
潘岳·馬汧督誄馬生爰發,在險彌亮。精貫白日,猛烈秋霜。
“霜”形意通解
略說: 從「雨」,「相」聲,本義為在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靠近地面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凝結成的白色冰晶。詳解: 從「雨」,「相」聲,本義為在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靠近地面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凝結成的白色冰晶。《說文》:「喪也。成物者。从雨,相聲。」 《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霜」可比喻白色或變成白色。南朝梁范雲〈送別〉:「不愁書難寄,但恐鬢將霜。」
「霜」也可比喻高尚純潔。《文選‧陸機〈文賦〉》:「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李善注:「懷霜、臨雲,言高絜也。」
「霜」還可比喻嚴厲、嚴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故位在鷙擊,砥礪其氣,必使筆端振風,簡上凝霜者也。」
「霜」也可指指白色成霜狀結晶的東西。《紅樓夢》第60回:「只有昨日有廣東的官兒來拜,送了上頭兩小簍子茯苓霜。」
「霜」可作年歲的代稱。唐賈島〈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