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国语辞典解释
yú
名词古代一種求雨的祭典。《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
yù
名词虹的別名。《爾雅.釋天》:「螮蝀謂之雩。螮蝀,虹也。」
“雩”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𠀤音于。說文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聲。
玉篇請雨祭也。
爾雅·釋訓舞號雩也。
註雩之祭,舞者吁嗟而求雨。
禮·月令仲夏大雩。
註。雩,吁嗟求雨之祭也。
左傳·桓五年龍見而雩。
註遠爲百穀祈膏雨也。
疏雩之言遠也。遠者豫爲秋收,言意深遠也。
又雩婁。地名。
左傳·襄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
釋文雩,音于。
又前漢·地理志豫章郡雩都,琅邪郡雩叚。
又廣韻况于切集韻匈于切,𠀤音訏。
廣韻雩婁,古縣名。在廬江。
左傳·雩婁釋文徐邈讀。
又集韻休居切,音虛。
左傳·雩婁釋文韋昭讀。
又集韻汪胡切,音烏。
左傳·雩婁釋文或讀一呼反。
又集韻類篇𠀤王遇切,音芋。
爾雅·釋天螮蝀謂之雩。螮蝀,虹也。
註俗名美人虹。江東呼雩。
釋文雩,于句切。
說文或作𦏻。
“雩”形意通解
略說: 「雩」或隸定作「𩁹」,甲金文從「雨」從「于」,「雨」、「于」皆是聲符。文獻記載,「雩」的本義是求雨祭祀,故從「雨」。「于」的初文象樂器之形,代表樂舞,「雩」會以樂舞求雨之意。詳解: 「雩」或隸定作「𩁹」,甲金文從「雨」從「于」,「雨」、「于」皆是聲符。文獻記載,「雩」的本義是求雨祭祀,故從「雨」。「于」的初文象樂器之形,代表樂舞,「雩」會以樂舞求雨之意。《禮記.月令》:「大雩帝,用盛樂」鄭玄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說文》:「雩,夏祭,樂于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聲。𦏻,或从羽。雩,羽舞也。」
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用作介詞,引進行為之時間,典籍作「越」,《說文》作「粵」。靜簋:「𩁹八月初吉庚寅」。又用作句首語氣詞,典籍作「粵」、「越」、「曰」,史牆盤:「𩁹武王既𢦏殷,𢼸(微)史剌(烈)且(祖)迺來見武王。」又用作連詞,表示與、及、和,典籍作「越」、「與」。大盂鼎:「我聞殷述(墜)令(命),隹(唯)殷邊侯田(甸)𩁹(與)殷正百辟,率肆于酉(酒)。」表示殷的外服諸侯和朝中官員都酗酒。又用作人名、地名、國名。又讀作「越」,中山王鼎:「昔者,吳人并𩁹(越)」,表示往昔,吳國吞併越國。
王國維認為「粵」、「雩」古本一字,「雩」訛變為「粵」,猶如「霸」的古文作「𣍸」。姑備一說。
此外,甲骨文有從「雨」從「無」(「舞」的初文)一字,徐中舒、劉興隆認為是表示以樂舞求雨的專字。而金文中還有一個字形從「羽」從「于」(曾侯乙編鐘),與《說文》「雩」字的或體同形,用作音階名,後世寫作「羽」。《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