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文言文意思
“鬻”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鬻(简繁同形)
拼音:yù
“鬻”字的古汉语解释
yù
1.动词 卖。《病梅馆记》:“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
2.动词 买。《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zhōu
名词 粥;稀饭。《三国志·魏书·管宁传》:“饭鬻餬口,并日而食。”
“鬻”国语辞典解释
yù
动词1.賣。《莊子.逍遙遊》:「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賣官鬻爵,取利下盡錙銖。」
2.生、養。《莊子.德充符》:「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 《禮記.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
形容词
幼稚、幼小。《詩經.豳風.鴟鴞》:「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名词
姓。如周代有鬻熊。
zhù
名词稀飯。通「粥」 。《左傳.昭公七年》:「饘於是,鬻於是,以餬余口。」
“鬻”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𠀤之六切,音祝。說文䭈也。
註今俗作粥。
爾雅·釋言鬻,糜也。
註淖糜。
儀禮·士喪禮鬻餘飯。
註以飯尸餘米爲鬻也。
左傳·昭七年饘於是,鬻於是。
註饘鬻,餬屬也。
又集韻正韻𠀤余六切,音育。
左傳·昭三年有鬻踊者。
註賣也。
又莊子·德充符四者天鬻也。天鬻也者,天食也。
音義鬻,養也。
又姓。
前漢·藝文志鬻子名熊,爲周師,自文王以下問焉,周封爲楚祖。
又集韻居六切,音鞠。
詩·豳風鬻子之閔斯。
傳鬻,稚也。
朱傳養也。
又集韻忙皮切,音糜。通作𩞁𩞇。
又叶余律切,音矞。
揚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貨市寵,而苞苴是鬻。
又叶職律切,音㤕。
蘇轍·鍾山詩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閒迹。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視山前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