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言文意思
“岳”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岳”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yuè

“岳”字的古汉语解释

yuè

1.名词 高大的山。《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

【又】特指五岳,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名词 妻子的父亲,简称岳。

“岳”国语辞典解释

yuè

名词
1.高山或山的最高峰。例: 「三山五嶽」 。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四:「藥物秘海嶽,採鉛青溪濱。」 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詩: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2.姓。如明代有嶽崇。

yuè

名词
1.高大的山。同「嶽」《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偶吹草堂,濫巾北岳。」

2.對妻子父母長輩的稱呼。例: 「岳父」「岳母」《聊齋志異.卷二.水莽草》「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復何心?」

3.姓。如宋代有岳飛。

“岳”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嶽古作
說文嶽,古篆作𠚁。
六書正譌从丘,山,象形。嶽,經傳通用。○按字彙引古文分爲二,今依正字通𠀤入後嶽字註。
 又姓。宋飛,明正。

“岳”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象重重疊疊的山嶺,本義是高大的山。

詳解: 甲骨文「」象層巒疊嶂,山外有山之形(孫詒讓、屈萬里、李孝定),與《說文》」的古文形近。「」是「」的異體字,本義是高大的山。《說文》:「嶽,東岱、南靃、西華、北恆、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从山、獄聲。𡶓(岳),古文象高形。《玉篇.山部》:「岳,同嶽。」屈萬里又認為「」象山上有樹,樹外又有山峰之形。東漢魯峻碑「」字上部寫作從「」。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山神,古人把高山、大川當作神祇。屈萬里認為卜辭的「」是太岳山,孫詒讓、彭裕商則認為是嵩山。詹鄞鑫則釋甲骨文此字為「」,認為是西岳華山。《合集》30419:「于岳求,又(有)大雨」,表示向山神求雨,有大雨。傳世文獻也有向山河求雨的記載,《晏子春秋.內諫上》:「齊大旱逾時,景公召群臣問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饑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廣水,寡人欲少賦斂以祠靈山,可乎?』

  「」又用以尊稱妻子的父母一輩長者。「岳父」、「嶽父」指妻子的父親,又稱「泰山」。《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青道:『若得岳父扶持,足感盛德。』」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十六:「妻父亦曰『岳父』,或稱曰『泰山』。

  「岳父」還稱為「外父」、「岳丈」、「嶽丈」,元黃溍《日損齋筆記.雜辨》:「俗呼人之婦翁曰嶽丈,曰泰山。

  妻子的娘家稱為「岳家」,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劉夫人》:「(慕生)喜曰:『吾同鄉也。岳家誰氏?』答曰:『無之。』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