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峙”文言文意思
“峙”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峙”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hì/shì

“峙”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ì

1.动词 屹立,耸立。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乔岳峻。”

【引】立。《后汉书·河间孝王开传》:“景不为礼。”

【引】对峙。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六国互。”

2.动词 备;储备。《诗经·大雅·崧高》:“以其粻。”

“峙”国语辞典解释

zhì

动词
聳立、對立。例: 「對峙」《文選.謝惠連.雪賦》「雪宮建於東國,雪山峙於西域。」 《文選.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綿綿瓜瓞,六國互峙。」


名词
水中高土。《文選.張衡.西京賦》「散似驚波,聚以京峙。」 三國吳.薛綜.注:「京,高也。水中有土曰峙。」

“峙”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直里切集韻韻會丈里切正韻丈几切,𠀤音畤。
廣韻,屹立也。
班固·東都賦通天訬以竦
通天,臺名。訬,高也。
 又班固·東都賦散似驚濤,聚似京
,高丘也。
 又爾雅·釋詁,共具也。
書·費誓乃糗糧。
詩·大雅其粻。
,積也。
集韻或作跱。

“峙”形意通解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