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巇”文言文意思
“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巇”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巇”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险;险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

2.名词 缝隙。《鬼谷子·抵巇》:“始有朕,可抵而塞。”柳宗元《乞巧文》:“变情徇势,射利抵。”

【巇崄】艰险难行,也比喻世途艰难。

“巇”国语辞典解释

形容词
危險。例: 「嶔巇」「險巇」《文選.王襃.洞簫賦》「趨巇道兮。」 唐.李善.注:「巇道,嶮巇之道。」


名词
間隙,可乘的機會。漢.揚雄《法言.重黎》「巇可抵乎?」 唐.韓愈〈釋言〉:「弱於才而腐於力,不能奔走乘機抵巇以要權利。」

“巇”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許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宜切,𠀤音羲。山相對危險也。
張衡·南都賦𡼲屹𡿖。
𡼲。危險貌。
張九齡贈舊寮詩經途避險
 又罅𨻶也。
揚子·法言可抵乎。
,釁𨻶也。抵,擠也。
集韻本作𢋼。亦作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