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文言文意思
“邪”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邪”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xié yé

“邪”字的古汉语解释

xié

形容词 邪恶;不正。《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曲之害公也。”

助词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马说》:“其真无马?其真不知马也。”

【邪辟】乖戾不正。

【邪赢】用不当手段来获利。

“邪”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𠀤音斜。
廣韻不正也。
正韻姦思也,佞也。
易·乾卦閑邪存其誠。
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𠀤音耶。
說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
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
 又胥邪,木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
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
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又集韻羊諸切,音余。與餘同。
史記·歷書歸邪於終。
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
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
邪,音蛇。
 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
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
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又叶詳於切,音徐。
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
邪,亦作徐。緩也。
 又叶伊宜切,音移。
尚書·考靈曜虛爲秋𠋫,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考證:〔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 謹照原文名改命。〔詩·𠨒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 謹照原文𠨒改邶。

“邪”形意通解

略說:」字從「」,本為地名。後用作語氣詞,又借作邪惡之「」。

詳解: 金文「」從「」從「」,「」是聲符。「」字從「」,本義應為地名。後多用作語氣詞,又借作邪惡之邪。《說文》:「邪,琅邪郡。从邑,牙聲。」按「琅邪」一詞多見於秦印與漢印,傳世文獻亦有記載此地,《管子.戒》:「南至琅邪。《史記.李斯列傳》:「北抵琅邪。《漢書.地理志》:「琅邪郡,秦置,屬徐州。」地在今山東膠西南海頭。

  金文用作人名,十七年丞相啟狀戈:「工邪。

  秦簡「」指邪惡,《睡虎地秦簡.語書》簡1-2:「是以聖王作為法度,以矯端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惡俗。」漢帛書亦指邪惡,《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十六經.成法》第121行:「夫是故毚(讒)民皆退,賢人減(咸)起,五邪乃逃,年(佞)辯乃止。」「」是虛數,「五邪」泛指各種淫邪(陳鼓應)。

  傳世文獻「」又用作語氣詞,相當於「」。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邪,古書用為衺正字,又用為辭助。《莊子.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邪?」陸德明釋文:「邪,助句不定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