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文言文意思
“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歇”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xiē

“歇”字的古汉语解释

xiē

1.动词 停歇;休息。《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2.动词 散发。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芳馥兰若,清越夺琳珪。”

【短嘴】短嘴猎犬。歇,通“猲”。

“歇”国语辞典解释

xiē

动词
1.休息。《說文解字.欠部》「歇,息也。」 例: 「這事不急,您歇會兒再做。」 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詩: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2.停止。例: 「歇業」「歇手」 。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 「憑欄處,瀟瀟雨歇。」

3.睡覺、住宿。例: 「安歇」「歇宿」《水滸傳》第三二回:「當夜直吃到五更,叫小嘍囉伏侍宋江歇了。」 《紅樓夢》第四四回:「平兒就在李紈處歇了一夜。」

4.竭盡、凋零、衰敗。南朝齊.謝朓〈王孫遊〉詩: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唐.李賀〈傷心行〉:「燈青蘭膏歇,落照飛蛾舞。」

5.氣味消散。《文選.顏延之.和謝監靈運詩》「芬馥歇蘭若,清越奪琳珪。」

名词
詞: (1)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相當於「番」「次」《董西廂》卷五:「送下階來欲待別,又囑付兩三歇。」 (2)計算時段的單位。《水滸傳》第四回:「下得亭子,松樹根邊又坐了半歇。」

“歇”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竭切,音蠍。
說文息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未獲所歸,難未也。
孔稚圭·北山移文林慙無盡,㵎愧不
 又爾雅·釋詁,竭也。
謂竭盡也。
老子·道德經神無以靈將恐,谷無以盈將恐竭。
 又博雅,泄也。謂氣越泄無餘也。
謝靈運詩芳草亦未
 又欻,幽邃之貌。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欻幽靄,雲覆霮䨴。
 又集韻許曷切,音喝。與𤢔、猲、獦𠀤同。短喙犬也。
詩·秦風載獫驕。
毛傳獫,驕,田犬也。長喙曰獫,短喙曰驕。
 又集韻乙轄切,音𪆰。人名。史記·高祖紀爲王。徐廣音烏轄反。
 又集韻虛乂切,音靾。亦息也。考證:〔集韻乙轄切,音軋。人名。前漢·高帝紀立趙王爲趙王。鄭氏讀。〕 謹按史記高祖紀索隱,徐廣音烏轄反,鄭德音遏。按烏轄反與乙轄切同,則乙轄切内當引徐廣讀,不得引鄭氏讀。今謹改高帝紀一條爲:史記高祖紀趙爲王。徐廣音烏轄反。
 又按音乙轄切在集韻十五𤛉,軋音乙黠切在十四黠,乙轄切不得音軋。謹照集韻乙轄切以𪆰字爲首改爲音𪆰。

“歇”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休息、停止。

詳解: 從「」,「」聲,本義為休息、停止。《說文》:「息也。一曰:气越泄。从欠,曷聲。」 段玉裁注:「息者,鼻息也。息之義引伸為休息,故歇之義引伸為止歇。《文選‧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歎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呂向注:「臨風歎息不止以思君子。

  「」可表示盡、消失。《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獲所歸,難未歇也。」杜預注:「歇,盡也。

  「」還表示散發。南朝宋顏延之〈和謝監靈運〉:「芬馥歇蘭若,清越奪琳珪。

  「」亦表示宿、睡。《水滸傳》第47回:「戴宗收了甲馬,兩個緩緩而行,到晚就投村店歇了。

  「」還可指短暫時間,即一會兒。元貫雲石〈清江引‧惜別〉:「小書生這歇兒難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