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屑”文言文意思
“屑”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屑(简繁同形)
拼音:xiè
“屑”字的古汉语解释
xiè
1.名词 碎末。《世说新语·政事》:“于是悉用木屑覆之。”
【引】细小。《管子·地员》:“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
2.动词 顾,重视。《后汉书·马廖传》:“尽心纳忠,不屑毁誉。”
【屑屑】⒈繁琐、琐碎的样子。⒉忙碌的样子。
“屑”国语辞典解释
xiè
名词碎末、粉碴。例: 「木屑」 、「鐵屑」 、「粉筆屑」 。
动词
1.研磨成碎片。《禮記.內則》:「屑桂與薑。」
2.顧惜、在乎。《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盡心納忠,不屑毀譽。」
3.認為值得的。多與「不」 連用,有輕視之意。例: 「不屑一顧」 。
形容词
細碎的、微小的。《管子.地員》:「五沙之狀,粟焉如屑塵厲。」 《文選.木華.海賦》:「崩雲屑雨,浤浤汩汩。」
“屑”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結切,先入聲。說文屑,動作切切也。本作㞕,从尸䏌聲。引崔駟達旨辭,吾亦病子,㞕㞕不已。隸作屑。
徐曰居旣从尸,動亦从尸。屑屑,屢動作也。一曰敬也,不獲己也。
又廣韻淸也,顧也,勞也。
詩·邶風不我屑以。
註屑,潔也。不以我爲潔,而與之也。
又前漢·王良傳往來屑屑不憚煩。
又增韻輕也。
書·多方爾乃屑播天命。
註謂輕棄天命。
正字通凡遇事物,輕視不加意曰不屑。
孟子不屑去,不屑就,乞人不屑,是也。
又瑣屑也。
左傳·昭五年女叔齊曰: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而屑屑焉習儀以亟,不亦遠乎。
又碎末也。
周禮·天官王齊共食玉。
鄭註王齊當食玉屑。
又禮·內則屑桂與薑。◎按㞕本說文屑字。正韻㞕、屑分訓,泥。考證:〔周禮·天官大齋供食玉。鄭註王齋當食玉屑。〕 謹照原文大改王。二齋字皆改齊。供改共。〔禮·內則屑薑與桂。〕 謹照原文屑桂與薑。
(㞕)說文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