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屦”文言文意思
“屦”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屦”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屦”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用麻、葛等制成的鞋。《庄子·列御寇》:“列子提,跣而走。”

2.动词 践踏。扬雄《羽猎赋》:“般首。”

“屦”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鞋子。《說文解字.履部》「屨,履也。」 《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 《三國演義》第一回:「家貧,販屨織蓆為業。」


动词
踐踏。《文選.揚雄.羽獵賦》「屨般首,帶脩蛇。」 唐.李善.注:「屨,謂踐履之也。」

“屦”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九遇切集韻韻會俱遇切正韻居御切,𠀤音句。
說文履也。从履省,婁聲。
 又鞮也。
徐曰鞮,革履也。
釋名屨,拘也,所以拘足也。
周禮·天官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複下曰舄,禪下曰屨。
複下謂重底,禪下謂禪底也。
儀禮·士喪禮夏葛屨,冬白屨。
禮·曲禮侍坐於長者,屨不上於堂。
 又增韻同鞻。
周禮有鞮鞻氏。考證:〔儀禮·士冠禮夏葛屨,冬皮屨。〕 謹按士冠禮無此文,查係士喪禮云夏葛屨,冬白屨。謹將冠改喪。皮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