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屣”文言文意思
“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屣(简繁同形)
拼音:xǐ
“屣”字的古汉语解释
xǐ
1.名词 鞋。《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动词 拖着鞋。《后汉书·王符传》:“衣不及带,屣必履出迎。”
“屣”国语辞典解释
xǐ
名词鞋子。例: 「敝屣」 。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輕之若脫屣,視之若鴻毛。」
动词
1.拖著鞋走路。《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駰由此候憲,憲屣履迎門。」 唐.章懷太子.注:「屣履,謂納履曳之而行,言匆遽也。」
2.放下、拋棄。《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乘其如脫。」
“屣”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𠀤所綺切,音縰。玉篇履也,或作蹝。
孟子猶棄敝蹝。
註草履也。
廣韻履不躡跟也。與躧同。
前漢·雋不疑傳躧履起迎。
註曳之而行,言其遽也。
又廣韻集韻𠀤所寄切。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