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国语辞典解释
xiāo
參見「逍遙」 條。“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𠀤音宵。說文逍遙猶翺翔也。
詩·鄭風河上乎逍遙。
又逍遙,與消搖通。
莊子·逍遙遊註黃幾復云:逍者,消也。如陽動冰消,雖耗也,不竭其本。遙者,搖也。如舟行水搖,雖動也不傷其內。
“逍”形意通解
略說: 從「辵」,「肖」聲。「逍遙」是連綿詞,形容緩步行走貌。詳解: 從「辵」,「肖」聲。「逍遙」是連綿詞,形容緩步行走貌,又寫作「消搖」、「消遙」。《說文新附》:「逍,逍遙,猶翱翔也。从辵,肖聲。」如《文選.司馬長卿〈長門賦〉》:「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劉良注:「消遙,行貌。」《宋書.武帝本紀下》:「性尤簡易,常著連齒木屐,好出神虎門逍遙,左右從者不過十餘人。」
「消遙」引申表示安閑自在、優游自得之貌。如《莊子.逍遙遊》:「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成玄英疏:「逍遙,自得之稱。」《文選.潘安仁〈秋興賦〉》:「逍遙乎山川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優哉游哉,聊以卒歲。」
「逍遙」是戰國思想家莊子重要的哲學觀念,指個人精神的絕對自由。《莊子》首篇〈逍遙遊〉詳細闡述了這種思想。陸德明《經典釋文》:「〈逍遙遊〉者,篇名,義取閒放不拘,怡適自得。」陳鼓應云:「〈逍遙遊〉篇,主旨是說一個人當透破功、名、利、祿、權、勢、尊、位的束縛,而使精神活動臻於優游自在,無掛無礙的境地。」
「逍遙」亦表示徘徊不進。如《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