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文言文意思
“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迂(简繁同形)
拼音:yū
“迂”字的古汉语解释
yū
1.形容词 曲折;绕远。《愚公移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形容词 拘泥固执。《报刘一丈书》:“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迂诞】荒唐而不切事理。
【迂缓】迟钝缓慢。
【迂阔】不切实际。
【迂远】不合时宜。
“迂”国语辞典解释
yū
形容词1.曲折。例: 「迂迴」 。宋.王令〈餓者行〉:「雨雪不止泥路迂,馬倒伏地人下扶。」
2.言行誇誕、不切實際。例: 「迂腐」 、「迂闊」 。《國語.周語下》:「郤犫見,其語迂。」
动词
繞道。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〇上.滇遊日記十二》:「騎夫以家在蕎甸,故強余迂此。」
“迂”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𠀤音于。玉篇遠也。
史記·孟軻傳迂遠而闊于事情。
後漢·王暢傳其言若迂,其效甚近。
又曲也。
書·盤庚恐人倚乃身,迂乃心。
註恐浮言之人迂汝心,使邪僻也。
管子·君臣篇民迂則流之,民大流則迂之。
註迂,曲不行,則通之使行。流,蕩不返,則屈之使止也。
又迂久,良久也。
後漢·劉寬傳迂久大醉而還。
又說文避也。
又玉篇廣大也。
又唐韻憶俱切,音紆。義同。
本作迃。通作于。考證:〔後漢·王龔傳其言甚迂,其效甚近。〕 謹照原文龔改暢。甚迂改若迂。〔管子·君臣篇民迂則流之,民大流則迂之。〕 謹照原文大流改流通。
“迂”形意通解
略說: 從「辵」,「于」聲,本義為迂回、曲折。詳解: 從「辵」,「于」聲,本義為迂回、曲折。《說文》:「避也。从辵,于聲。」段玉裁注:「迂曲、迴避,其義一也。」《孫子‧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迂」可指迂回曲折的路。《宋史‧司馬池傳》:「昔人何為捨逕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
「迂」也表示遠。《後漢書‧王暢傳》:「夫明哲之君,網漏吞舟之魚,然後三光明於上,人物悅於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李賢注:「迂,遠也。」
「迂」也表示廣大。《明史‧陸粲傳》:「璁狠愎自用,執拗多私;萼外若寬迂,中實深刻。」
「迂」還表示迂腐,不合事理。《論語‧子路》:「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迂」還表示邪僻、不正。《國語‧晉語一》:「不度而迂求,不可謂義。」韋昭注;「迂,邪也。不度利害之本,而以邪奪正,不可謂得其義。義,宜也。」
「迂」也指緩慢。宋陳亮《酌古論三‧李靖》:「奇兵之效捷,正兵之效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