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迒”文言文意思
“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háng
“迒”字的古汉语解释
háng
名词 野兽或车辆经过后留下的痕迹。《说文解字》:“见鸟兽蹄迒之迹。”张衡《东京赋》:“轨尘掩迒。”
【引】小路。张衡《西京赋》:“结罝百里,迒杜蹊塞。”
“迒”国语辞典解释
háng
名词1.野獸經過所留下的痕跡。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宋.黃庭堅〈上大蒙籠〉詩: 「苦竹參天大石門,虎迒兔蹊聊倚息。」
2.道路。《文選.張衡.西京賦》:「結罝百里,迒杜蹊塞。」 三國吳.薛綜.注:「迒,道也。」
3.車行的痕跡。《文選.張衡.東京賦》:「軌塵掩迒,匪疾匪徐。」
“迒”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航。說文獸迹也。
爾雅·釋獸兔其迹迒。
註兔跡名迒。
字林迒,兔道也。
張衡·西京賦結罝百里,迒杜蹊塞。
註迒,道也,蹊徑也,皆以網杜塞之也。
又廣韻古郞切集韻韻會居郞切,𠀤音岡。義同。
又集韻胡江切,音降。車迹也。
正字通凡獸迹、車迹皆曰迒。
集韻或作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