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文言文意思
“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遭”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āo

“遭”字的古汉语解释

zāo

1.动词 遇到。《礼记·曲礼》:“先生于道,趋而进,下立拱手。”

2.动词 遭受。《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闵凶。”

3.量词 趟;回。《陈州粜米》:“须索见他走一去。”

【遭逢】遇到;际遇。

【遭际】经历;境遇。

【遭遇】碰上。

“遭”国语辞典解释

zāo

动词
1.遇、逢。例: 「遭殃」「遭逢毒手」《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張玄傳》「今日相遭,真解矇矣!」

2.受。例: 「慘遭淘汰」 。唐.杜甫〈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詩: 「醉則騎馬歸,頗遭官長罵。」

名词
1.際遇。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邱記〉:「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2.周圍。元.沙正卿〈一枝花.荒陂寒雁鳴〉曲:「愁和悶共淒涼廝纏繳,不離我周遭。」

3.量詞。計算事情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例: 「頭一遭」 。唐.孟郊〈寒地百姓吟〉:「華膏隔仙羅,虛遶千萬遭。」

“遭”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作曹切集韻韻會臧曹切正韻則刀切,𠀤音糟。
說文遇也。
禮·曲禮先生于道。
前漢·禮樂志遇其時。
 又說文邐行也。
徐曰,猶匝也。行復相値也。
詩·齊風我乎峱之閒兮。
 又正韻巡也。
劉禹錫詩山圍故國周在。
 又叶將侯切,音諏。
易林依霄夜遊,與君相。除解煩惑,使心不憂。
說文本作𨙠。今通用

“遭”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遇到、遇見。

詳解: 從「」,「」聲。本義是遇到、遇見。《說文》:「遭,遇也。从辵,曹聲。」如《禮記.曲禮上》:「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孔穎達疏:「遭,逢也。《戰國策.楚策四》:「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

  「」引申表示受到、遭受,多指不幸的事情。如《楚辭.九章.惜往日》:「心純庬而不泄兮,遭讒人而嫉之。《論衡.命義》:「遭者,遭逢非常之變,若成湯囚夏臺,文王厄牖里矣。

  「」也表示際遇、遭遇。如《文選.張平子〈思玄賦〉》:「惟天地之無窮兮,何遭遇之無常。」唐代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是其果有遭乎?書於石。所以賀茲邱之遭也。

  「」表示周圍、四周。如唐代劉禹錫〈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清代洪昇《長生殿.疑讖》:「見四週遭粉壁上,都畫着醉仙圖。

  「」還可作量詞,相當於周、圈。如唐代孟郊〈寒地百姓吟〉:「華膏隔仙羅,虛遶千萬遭。」又相當於次、回。如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今日是二月半,男子婦人,都去看臥佛。你也好去承天寺裏閒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