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文言文意思
“蚤”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蚤”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ǎo

“蚤”字的古汉语解释

zǎo

1.名词 跳蚤。李石《续博物志》:“土干则生,地湿则生蚊。”

2.名词 通“爪”。指甲。《荀子·大略》:“争利如甲,而丧其掌。”

3.名词 通“早”。早晨。《孟子·离娄下》:“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4.副词 通“早”。早些。《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

“蚤”国语辞典解释

zǎo

名词
1.隱翅目昆蟲的總稱。約一千六百多種。頭小體肥,無翅,腳上有棘刺,後腳發達,善跳躍。寄生於人、貓及鼠等動物身上,以吸食血液為生。為重要的傳染病媒。俗稱為「跳蚤」

2.早晨。通「早」《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副词
時間提前的。通「早」《醒世恆言.卷一〇.劉小官雌雄兄弟》「明日莫管天晴下雪,蚤些走罷。」

“蚤”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皓切,音早。
玉篇嚙人跳蟲也。
續博物志土乾則生
莊子·秋水篇鴟鵂夜撮,察毫末。
曹植·令禽惡鳥論者,莫不糜之齒牙,爲害身也。
 又與早通。
越語晏無失,必順天道。
孟子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又正韻與爪通。
禮·曲禮鬋。
讀爲爪。
謂除手足爪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眡其綆,欲其之正也。
當爲爪,謂幅入牙中者也。
本作𧎮。省作,或作䖣、䗢。

“蚤”形意通解

」本作「𧎮」,《說文》:「𧎮,齧人跳蟲。从䖵㕚聲。㕚,古爪字。蚤,𧎮或從(从)虫。」古漢語中,「」常通假作「」。如《禮記‧內則》:「孺子蚤寢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