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国语辞典解释
dù
名词1.蛀蟲。《說文解字.䖵部》「蠹」 字.清.段玉裁.注:「在木中食木者也。」 例: 「木蠹」 。唐.李賀〈堂堂〉詩: 「十年粉蠹生畫梁,飢蟲不食堆碎黃。」
2.從中敗損或侵耗財物的人。《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兵民之殘也,財用之蠹。」 《商君書.修權》:「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此民之蠹也。」
动词
蛀爛、腐蝕。《呂氏春秋.季春紀.季春》:「因智而明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唐.韓愈〈雜詩〉:「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
“蠹”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當故切韻會正韻都故切,𠀤音妒。說文木中蟲也。
莊子·人閒世以爲門戸則液樠,以爲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
註蟲在木中謂之蠹。
又前漢·南粵傳桂蠹一器。
又續博物志積穀則生蠹。
又蠹書。
穆天子傳天子東遊,次雀梁,蠹書于羽陵。
註暴書中蠹蟲,使不藏匿也。
徐陵·玉臺新詠序辟惡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又爾雅·釋蟲蜭,毛蠹。
註卽蛓也。
說文作蠹,省作螙,象䖵在木中形。
集韻亦作𧔬。
韻會別作蠧,非。考證:〔穆天子傳天子東遜。〕 謹照原文遜改遊。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