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文言文意思
“蛩”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蛩”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qióng

“蛩”字的古汉语解释

qióng

1.名词 蝗虫。《淮南子·本经》:“飞满野。”

2.名词 蟋蟀。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闲坐。满耳新声。”

gǒng

名词 虫名。即马陆,又名百足虫。

【蛩蛩】忧惧的样子。

“蛩”国语辞典解释

qióng

名词
蟋蟀的別名。參見「蟋蟀」 條。

“蛩”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渠容切,音卭。
玉篇巨虛也。
山海經北海內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
,巨虛也,一走百里。郭璞曰:巨虛卽,互言耳。
韓詩·外傳西方有獸曰蟨,得甘草必銜以遺,巨虛。
說苑見人將來,必負蟨以走。二獸者,非性心愛蟨也,爲得甘草而貴之也。
阮籍·詠懷詩亦念饑。
 又字彙補,憂思貌。
劉向·九歎而懷顧兮,䰟眷眷而獨逝。
 又蝗也。
淮南子·本經訓滿野。
 又說文秦謂蟬蛻爲
 又集韻古勇切,音拱。蟲名,百足也。
爾雅·註疏蚰𧍢,江東人呼。音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