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文言文意思
“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融”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róng

“融”字的古汉语解释

róng

1.动词 融化;消溶。杜甫《晚出左掖》:“楼雪城湿。”

2.动词 通。何晏《景福殿赋》:“品物咸。”

3.形容词 大明;大亮。《左传·昭公五年》:“明而未。”

【融融】⒈各悦的样子。⒉暖和的样子。

“融”国语辞典解释

róng

动词
1.炊煮時,火氣上升消散。《說文解字.鬲部》「融,炊气上出也。」

2.消溶、溶化。唐.盧仝〈酬願公雪中見寄〉詩: 「梅柳意卻活,園圃冰始融。」 宋.王安石〈北山道人栽松〉詩: 「陽坡風暖雪初融,度谷遙看積翠重。」

3.調和。例: 「水乳交融」

4.流通。例: 「融通資金」《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雲行雨施,品物咸融。」

形容词
1.和樂。例: 「其樂融融」

2.長久。《文選.蔡邕.郭有道碑文》「稟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

名词
傳說中的火神。即祝融。《墨子.非攻下》「天命融隆火。」 《國語.周語上》「昔夏之興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祿信於耹隧。」

“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以戎切集韻韻會余中切正韻以中切,𠀤音瀜。
說文炊氣上出也。
徐曰鎔也,氣上散也。
 又和也。
左傳·隱元年其樂也
 又長也。
爾雅疏宋衞荆吳之閒曰駿者,長大也。
 又明也。
詩·大雅昭明有
,明之盛者。
 又朗也。
左傳·昭五年明夷之謙,明而未
,朗也。
孔疏是大明,故爲朗也。
 又州名。
韻會隋置州,屬桂林郡。
 又爾雅·釋丘再成銳上爲丘。
纖頂者。
 又左傳註東北曰風。
 又祝,神名。
禮·月令其神祝
顓頊氏之子犂,爲火官。
 又姓。
通志·氏族略氏之後也。
通作䑣。
後漢·張衡·思幸賦展曳曳以䑣䑣。
集韻籀作𧖓。

“融”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𩫖」(古「」字)從「」(上下二「」,「」的省形)。小篆從「」,「」省聲。季旭昇疑「」為「𩫖」的訛變,「」旁省為「」旁。「」可表示大明、長久、和樂、消融等。

詳解: 金文從「𩫖」(古「」字)從「」(上下二「」,「」的省形),戰國楚系文字同。(參曾憲通、劉樂賢)一說上下二「」之形為「」的訛變。(參蘇建洲、李守奎)楚文字上下二「」和「」形常有混用。長沙子彈庫楚帛書:「炎帝乃命祝[𩫖䖵]以四神降。」「祝[𩫖䖵]」即「祝融」。

  金文另有左右有二「」,中間從兩「」相抵的字形,或隸定為「」,用為族名。(參《新金文編》、陳英傑)

  小篆從「」,「」省聲。因字形從「」,《說文》以為本義是炊氣上出。《說文》:「融,炊气上出也。从鬲,蟲省聲。𧖓,籀文融不省。」季旭昇疑「」為「𩫖」的訛變,「」旁省為「」旁。

  「」可表示大明、大亮。如《左傳.昭公五年》:「明而未融,其當旦乎。」杜預注:「融,朗也。」孔穎達疏:「明而未融,則融是大明,故為朗也。《史記.楚世家》:「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

  「」表示長久、久遠。《爾雅.釋詁上》:「融,長也。」如《詩.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終。」毛傳:「融,長;朗,明也。」朱熹集傳:「融,明之盛也。《文選.蔡邕〈郭有道碑文〉》:「稟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寧二年正月乙亥卒。

  「」表示和樂、恬適。如《左傳.隱公元年》:「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杜預注:「融融,和樂也。《晉書.隱逸列傳.陶潛》:「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

  「」表示消融、融化。如《文選.孫興公〈游天台山賦〉》:「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融而為川瀆,結而為山阜。《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又方:融羊脂塗瘡上,以布裹之。

  「」表示調和、融合。如唐代楊炯〈王勃集序〉:「契將往而必融,防未來而先制。」南唐李璟〈與倭皇書〉:「境內安樂。風俗融和。

  「」還表示通。如《文選.何平叔〈景福殿賦〉》:「雲行雨施,品物咸融。」李善注:「《周易》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融,猶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