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文言文意思
“戎”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戎(简繁同形)
拼音:róng
“戎”字的古汉语解释
róng
1.名词 兵器;武器。《礼记·月令》:“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
2.名词 战车。《殽之战》:“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3.名词 士兵;军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戎阵整齐。”
4.名词 军事;战争。柳宗元《封建论》:“列侯骄盈,黩货事戎。”
5.名词 古代泛称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五蠹》:“行仁义而怀西戎。”
【戎首】⒈发动战争的人;挑起争端的人。⒉军队主帅。
“戎”国语辞典解释
róng
名词1.兵器。《禮記.月令》:「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 漢.鄭玄.注:「五戎謂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
2.兵車。《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萊駒為右。」 唐.柳宗元〈嶺南節度饗軍堂記〉:「其大小之戎,號令之用,則聽于節度使焉。」
3.兵士。《易經.同人卦.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 《國語.吳語》:「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
4.軍旅。例: 「投筆從戎」 。唐.皮日休〈白門表〉:「監戎者以聞。上赫然大怒,命大將職正其罪。」
5.戰爭。《書經.說命中》:「惟口起羞,惟甲冑起戎。」 《新唐書.卷一二二.魏元忠傳》:「是知大將臨戎,以智為本。」
6.泛指西方的少數民族。《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7.姓。如漢代有戎賜。
形容词
大。《詩經.周頌.烈文》:「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 漢.毛亨.傳:「戎,大。」
代词
你、汝。《詩經.大雅.民勞》:「戎雖小子,而式弘大。」 漢.鄭玄.箋:「戎,猶女也。」
“戎”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如融切集韻韻會而融切正韻而中切,𠀤音絨。說文兵也。
禮·月令以習五戎。
註五戎,弓殳矛戈戟也。
周禮·秋官·掌交九戎之威。
註九戎,九伐之戎也。
又兵車名。大曰元戎,小曰小戎。
詩·秦風小戎俴收。
又小雅元戎十乗。
又禮·王制西方曰戎。
又大也。
詩·周頌念兹戎功。
箋戎功,大功也。
書·盤庚乃不畏戎毒于遠邇。
註戎毒,大毒也。
揚子·方言宋魯𨻰衞謂大曰戎。
又汝也。
詩·大雅戎有良翰。
又戎雖小子。
註汝也。
又相也。
詩·小雅烝也無戎。
傳戎,相也。
又拔也。
揚子·方言江淮南楚之閒謂拔曰戎。
又姓。春秋戎律,漢戎賜,明戎廉。
又集韻如蒸切,音仍。與扔通。
前漢·古今人表有扔君。或作𢫨。亦省作戎。
又韻補叶而主切,音汝。
詩·大雅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我六師,以脩我戎。本作𢦦。俗作〈牛戎〉。
“戎”形意通解
略說: 「戎」甲金文從「戈」從「盾」之初文,戈、盾皆是武器,故「戎」的本義是兵器,引伸表示戰爭、軍事。詳解: 「戎」甲金文從「戈」從「盾」之初文,戈、盾皆是武器,故「戎」的本義是兵器,引伸表示戰爭、軍事。
《說文》:「戎,兵也。从戈从甲。」段玉裁注:「兵者,械也。」「盾」字後來線條化為「十」形,與古文字「甲」形近,故小篆訛變為從「甲」。
甲骨文用作地名,金文表示軍事,大盂鼎:「迺詔夾死(尸)𤔲戎」。又表示外族,[冬戈]鼎:「率虎臣御(禦)淮戎」,因為古時外族與周王朝時常有戰爭,故以表示軍事之「戎」稱之。又用作人名。此外,叔尸鐘「戎兵」即指兵器,禹鼎:「戎車」即指兵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