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文言文意思
“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戒(简繁同形)
拼音:jiè
“戒”字的古汉语解释
jiè
1.动词 警戒;警惕;戒备。《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动词 告诫;劝诫。《冯婉贞》:“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亡发。”
3.动词 戒除;禁戒。《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动词 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庄严隆重的大事前,洁身静心、克制嗜欲以示诚敬,多“斋戒”连用。《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5.名词 戒规。《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佛教以五戒为教,绝酒不淫。”
“戒”国语辞典解释
jiè
动词1.防備。《說文解字.廾部》:「戒,警也。」 例: 「戒備」 。《荀子.儒效》:「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
2.謹慎、慎重。例: 「戒慎」 。《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3.警告、勸導。例: 「勸戒」 。《紅樓夢》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錯處,你倒是或教導我,戒我下次,或罵我兩句,打我兩下,我都不灰心。」
4.告訴、告知。《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賓。」 宋.黃庭堅〈送王郎〉詩: 「連床夜語雞戒曉。」
5.革除。例: 「戒酒」 、「戒賭」 、「戒菸」 、「戒毒」 。
名词
1.宗教上約束禁止某些行為的規條,或泛指禁止做的事。例: 「十戒」 、「破戒」 、「戒律」 。《西遊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
2.文體名。內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別人。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次則箴興於補闕,戒出於弼匡。」
3.配戴於手指上的環狀飾品。例: 「鑽戒」 、「金戒」 、「銀戒」 。
“戒”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介。說文警也。
書·大禹謨警戒無虞。
又諭也。
書·大禹謨戒之用休。
又告也。
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賔。
註告也。
聘禮戒上介亦如之。
註猶命也。
又廣韻愼也,具也。
又備也。
易·萃卦戒不虞。
註備不虞也。
又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
註洗心曰齊,防患曰戒。
朱子·本義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
又守也。
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
註謂擊鼓行夜戒守也。
又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晨戒。
又通作誡。
易·繫辭小懲而大誡。
前漢·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
又與界同。
史記·天官書星茀於河戒。
又唐書·天文志江河爲南北兩戒。
又韻補叶居吏切,音記。
六韜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
又叶紀力切,音亟。
詩·小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考證:〔易·繫辭聖人以此齋戒。〕 謹照原文齋改齊。〔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發戒。〕 謹照原文發戒改晨戒。
“戒”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戈」從「廾」,象雙手持戈,有警戒之意。詳解: 甲金文從「戈」從「廾」,象雙手持戈,有警戒之意。《說文》:「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甲金文或不從「廾」而從「又」,象單手持戈形,是「戒」的省體。甲骨文辭殘,用義不詳,徐中舒認為用作祭名。金文用作本義,表示警戒、警惕,中山王方壺:「載之簡策,以戒嗣王。」叔尸鐘:「尸不敢弗憼(儆)戒。」又用作人名。「警」、「戒」同義,「警」又作「儆」、「憼」,參見「憼」。
由雙手持戈戒備之義引申,「戒」又分化出「械」字專門表示武器、兵械。故金文、戰國竹簡「戒」又讀作「械」,表示兵械。郾侯庫戈:「乍(作)戎戒(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