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文言文意思
“结”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结”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jié/jiē

“结”字的古汉语解释

jié

1.动词 (在绳子上)打结;绾疙瘩。《老子》:“使民复绳而用之。”

2.动词 系;结扎;缠束。《诫兄子严敦书》:“施衿缡,申父母之戒。”

3.名词 结头;结子。《论衡·实知》:“天下事有不可知,犹有不可解也。”

4.名词 结症;问题所之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尽见五藏症。”

5.动词 缝补;编织。《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箪瓢屡空。”《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网。”

6.名词 补丁。杜甫《北征》:“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

7.动词 凝结;凝聚。《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庭兰。”

8.动词 缔结;结交。《隆中对》:“外好孙权,内修政理。”

9.动词 了结;终结。《聊斋志异·商三官》:“两兄出讼,经岁不得。”

10.动词 构筑;建造。《饮酒》:“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1.名词 字据;契约;证明材料。刘鹗《老残游记》:“可以令其具了案。”

名词 通“髻”,发髻。《楚辞·招魂》:“激楚之,独秀仙些。”

“结”国语辞典解释

jié

动词
1.用繩或線相鉤連。例: 「結網」「結繩」

2.締交、聯合。例: 「結婚」「結識」「締結」「集會結社」「義結金蘭」

3.構成、形成。例: 「結冤」「結仇」

4.建構、建造。例: 「結廬」 。唐.顧況〈閒居自述〉詩: 「有山堪結屋,無地可容塵。」

5.凝聚。例: 「結冰」「凝結」「凍結」

6.植物長出果實。例: 「結實纍纍」「樹上結了許多果子。」

7.終了、收束。例: 「結案」「了結」「結帳」

名词
1.繩、線或帶子所結成的紐。例: 「領結」「死結」「蝴蝶結」

2.憂傷思緒糾纏難解之處。例: 「鬱結」「心有千千結」 。唐.韋莊〈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詞: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

3.表示保證或負責的文件、字據。例: 「具結」「保結」

jiē

參見「結實」 (二)、「結結巴巴」「結結實實」 等條。

“结”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𠀤音拮。
說文締也。
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
詩·檜風我心蘊結兮。
 又曹風心如結兮。
如物之裹結。
禮·曲禮德車結旌。
結,謂收斂之也。
結,纏其旒著於竿也。
前漢·五行志衣有襘,帶有結。
結,締結之結也。
 又博雅曲也。
 又玉篇要也。
 又集韻胡計切,音系。
前漢·張釋之傳跪而結之。
師古曰:結,讀曰係。
 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又集韻吉詣切,音計。
前漢·陸賈傳尉佗魁結箕踞。
師古曰:結,讀曰髻。

“结”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打結。

詳解: 從「」,「」聲,本義為打結。「」不見於甲金文,《說文》:「締也。从糸,吉聲。」古代典籍用其本義,如《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又如《漢書•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簡帛文字也用其本義,如《馬王堆.老子乙本》205:「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可用作結子或如結子的塊狀凸起物,如典籍《左傳•昭公十一年》:「衣有襘,帶有結。」杜預注:「結,帶結也。」又如漢代劉歆《七略》:「紛繁釋結,反之於平安。」簡帛文字亦見此義,如《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84:「拔劍伐,斬人髮結,可(何)論?

  「」還可用作束縛、箝制,如《世紀•扁鵲倉公列傳》:「割皮解肌,決脈結筋」。

  「」也有凝結、締結、形成之義。「凝結」義有如《洛陽伽藍記鉢和國》:「有大雪山,朝融夕結,望若玉峰。」「締結」義有如晉代陶潛〈閒情賦〉:「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爲諐」。「形成」義有如《漢書•禮樂志》:「登蓬萊,結無極。」顏師古注:「結,成也。

  「」亦可釋作結束、結尾。如《文選•張衡〈東京賦〉》:「迄上林,結徒營。」李善注引薛綜曰:「結,止也。《淮南子•繆稱》:「故君子行,思乎其所結。」高誘注:「結,要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