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纰”文言文意思
“纰”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纰”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纰”字的古汉语解释

见“纰缪”。

动词 在衣冠或旗帜上绣花边。《诗经·鄘风·干旄》:“素丝之。”

【纰缪】错误。

“纰”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織布時,經緯線沒織好的地方。引申為錯誤。例: 「紕繆」「紕漏」


形容词
布帛等織品線或接縫處脫散。例: 「線紕了」

名词
衣冠的緣飾。《禮記.玉藻》「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


动词
在衣冠或旗幟邊緣繡上花邊。《詩經.鄘風.干旄》「素絲紕之,良馬四之。」

“纰”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𠀤音毗。
爾雅·釋言紕,飾也。
詩·鄘風素絲紕之。
素絲爲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
 又集韻平祕切,音備。
正韻毗意切,音避。義𠀤同。
 又集韻賔彌切,音𤰞。
正韻蒲糜切,音皮。緣也。
禮·玉藻縞冠素紕。
緣邊也。
 又廣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𠀤音陴。義同。
 又廣韻匹夷切集韻篇夷切,𠀤音批。
禮·大傳五者一物紕繆。
紕繆,猶錯也。
 又玉篇紕,纇也。
 又廣韻繒欲壞也。
 又增韻繒疏也。
 又集韻蒲眠切,音蹁。
說文紕,氐人𦇧也。
 又集韻補履切,音比。義同。
 又廣韻昌里切,音齒。績苧一紕。出新字林
集韻或作𦀘。考證:〔又集韻蒲眠切,音編。〕 謹按編非蒲眠切。今据原文音編改音蹁。

“纰”形意通解

本指布帛、絲織的斷爛披散,引伸泛指錯誤。《說文》:「紕,氐人𦇧也。讀若《禹貢》玭珠。从糸比聲。」「」又通「」,指古代西邊氐族人的織布,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