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文言文意思
“绥”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绥”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suí

“绥”字的古汉语解释

suí

1.名词 车上的绳子,登车时作拉手用。《庄子·让王》:“王子叜援登车。”

2.动词 安;安抚。《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思靖百姓,惧未能。”

3.动词 临阵退却。曹操《败军令》:“将军死。”

“绥”国语辞典解释

suī

名词
上車時用以拉引的繩索。《論語.鄉黨》「升車,必正立執綏。」 《史記.卷七〇.張儀傳》「張儀至秦,洋失綏墮車,不朝三月。」


动词
1.安撫。《書經.武成》「肆予東征,綏厥士女。」 《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2.退卻。《左傳.文公十二年》「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 南朝梁.任昉〈奏彈曹景宗〉:「臣聞將軍死綏,咫步無卻。」

3.制止。《國語.齊語》「使民以勸,綏謗言,足以補官之不善政。」

suí

(一)之又音。

“绥”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正韻蘇回切,𠀤音雖。
說文車中把也。
徐鍇曰:禮升車必正立執綏,所以安也。
儀禮·士冠禮壻御婦車授綏。
綏,所以引車者。
禮·曲禮僕人之禮,必授人綏。
 又書·禹貢五百里綏服。
綏,安也。安服王者之政敎。
詩·周南福履綏之。
安也。
 又左傳·文十二年乃皆出戰交綏。
古名退軍爲綏。
司馬法將軍死綏。舊說綏,却也。
 又荀子·儒效篇綏綏兮其有文章。
安泰之貌。或爲葳蕤之貌。
 又州名。
廣韻春秋時白翟所居,秦幷天下爲上郡,後魏廢郡置州,取綏德縣爲名。
 又集韻雙隹切,音榱。毿㲤,毛長貌。一曰狐貌。㲤,或作綏。
詩·衞風有狐綏綏。
匹行貌。
 又集韻儒佳切,音蕤。緌,或作綏。
詩·大雅淑旂綏章。
大綏也。
綏者,卽交龍旂竿所建。
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
綏當爲緌。緌,有虞氏之旌旗也。
 又明堂位夏后氏之綏。
綏,讀爲冠蕤之蕤。
 又集韻思累切,音瀡。隋,或作墮。亦作綏。尸所祭肝脊黍稷之屬。
儀禮·士虞禮不綏祭。
事尸之禮,始於綏祭。綏,當爲墮。
 又集韻呼恚切,音毀。義同。
 又集韻吐火切,音妥。
禮·曲禮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
綏,讀曰妥。妥之謂下於心。
國君綏視。
視國君彌高。妥視,謂視止於袷。
 又集韻通回切,音推。妥,或作綏,安坐也。考證:〔說文車中把也。徐鍇曰,禮升車以正立執綏。〕 謹照原註以正立改必正立。〔儀禮·士冠禮壻御婦授綏。〕 謹照原文婦字下增車字。〔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左車。〕 謹照原文左車改佐車。

“绥”形意通解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