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缒”文言文意思
“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縋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zhuì
“缒”字的古汉语解释
zhuì
1.动词 用绳子拴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左传·僖公三十年》:“许之,夜缒而去。”
【又】指用绳子拴着从低处升到高处。《左传·昭公十九年》:“子占使夜缒而登。”
【又】指拴人或物的绳子。《左传·昭公十九年》:“登者六十人,缒绝。”
“缒”国语辞典解释
zhuì
动词以繩索懸綁物體往下墜送。《說文解字.糸部》:「縋,以繩有所縣也。」 《左傳.僖公三十年》:「夜縋而出。」 唐.劉禹錫〈機汲記〉:「及泉而修綆下縋,盈器而圓軸上引。」
“缒”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馳僞切,音膇。正韻直類切,音隊。
說文以繩有所懸也。
博雅縋,繩索也。
左傳·僖三十年夜縋而出。
註縋,縣城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