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文言文意思
“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頡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jié/xié/jiá
“颉”字的古汉语解释
xié
1.动词 鸟飞向上。《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顽之。”
【又】指鱼向上游。《汉书·扬雄传上》:“柴虒参差,鱼颉而鸟目行。”
2.见“颉颃”。
jiá
动词 克减。《新唐书·高仙芝传》:“然以我为盗颉资粮,则诬也。”
【颉颃】⒈鸟往上往下飞。⒉不相上下,相抗衡。⒊高傲;倔强。
“颉”国语辞典解释
xié
名词1.伸長、僵直的脖子。《說文解字.頁部》:「頡,直項也。」
2.一種形狀像青狗的野獸。《山海經.中山經》:「東南流注于汝水,其中多人魚,多蛟,多頡。」 晉.郭璞.注:「(頡)如青狗。」
3.姓。如古代有賢者頡衛。
动词
向上飛。《廣韻.入聲.屑韻》:「頡,詩傳云:『飛而上曰頡。』」 《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jié
动词減扣、掠除。《新唐書.卷一三五.高仙芝傳》:「我退,罪也,死不敢辭;然以我為盜頡資糧,誣也。」
“颉”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胡結切集韻韻會奚結切,𠀤音纈。說文直項也。
又詩·邶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傳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
集韻又作翓。
又人名。
前漢·藝文志倉頡一篇。
春秋·僖二十三年重耳奔狄,從者顚頡。
又皇頡,鄭大夫。馬師頡,鄭子羽孫。
又姓。
風俗通古賢人頡衞。
又莊子·胠篋篇知詐漸毒,頡滑堅白,解垢同異之變多,則俗惑于辨矣。
註頡滑,謂難料理也。崔云:纏屈也。李云:滑,滑稽也。一云頡滑,不正之語也。
音義戸結反。
又廣韻古黠切集韻正韻訖黠切,𠀤音戛。
正韻轢也。
史記·楚元王世家高祖微時,與賔客過巨嫂食,嫂詳爲羹盡櫟釜,乃封其子信爲羹頡侯。
註索隱曰:羹頡,爵號,非縣名。正義曰:括地志云:羹頡山,在嬀州懷戎縣東南十五里,高祖取其山名爲侯號者,怨故也。
又遼史·耶律斡𦡳傳車駕𤢪頡山。
又增韻減尅也,掠除也。
唐書·高仙芝傳盜頡資糧。
又叶胡計切,音系。
衞恒·四體書勢黃帝之史沮誦、倉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
“颉”形意通解
金文從「吉」從「頁」,「吉」是聲符。金文「頡」通假作「詰」,郘鐘:「余頡[网出]事君。」「頡[网出]」即「詰詘」,表示委婉事君,不敢狂妄造次。與鐘銘下文言「余不敢為驕」互相呼應(湯餘惠、王輝)。
「頡」於字書中表示頸項僵直。《說文》:「頡,直項也。从頁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