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国语辞典解释
tuí
动词1.崩壞、倒塌。《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 《文選.鮑照.蕪城賦》:「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頹。」
2.落、墜。《文選.潘岳.寡婦賦》:「四節流兮忽代序,歲云暮兮日西頹。」 《新唐書.卷一三八.李嗣業傳》:「嗣業提步士升山,頹石四面以擊賊。」
3.衰敗、敗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親小人,遠賢士,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形容词
1.崩塌的。例: 「頹垣斷壁」 。
2.委靡不振的樣子。例: 「頹廢」 、「頹喪」 。
副词
恭順、安詳。《禮記.檀弓上》:「敗而后稽顙,頹乎其順也。」 漢.鄭玄.注:「頹,順也。」 《北史.卷八三.文苑傳.庾信傳》:「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容止頹然,有過人者。」
“颓”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杜回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回切,𠀤音魋。玉篇頰下。
又六書故首禿也。
又廣韻暴風也。通作穨。
詩·小雅維風及頹。
爾雅·釋天焚輪謂之穨。
註暴風從上下。
又爾雅·釋訓虺頹,病也。通作𨽠。
詩·周南我馬虺隤。
釋文馬退不能升之病也。
說文作穨。
集韻作尵。
又順也。
禮·檀弓拜而後稽顙,頹乎其順也。
註頹,順也。
疏頹然不逆之意也。
又墜也。
禮·檀弓泰山其頹乎。
又廣雅壞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頹思而就牀。
註言壞其思慮而就牀也。
又水下流也。
史記·河渠書水頹以絕商顏。
註下流曰頹。商顏,山名。考證:〔詩·周南我馬虺隤。註馬退不能升之病也。〕 謹照原書註字改爲釋文。〔廣雅懷也。司馬相如·長門賦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頹思而就牀。註言懷其思慮而就牀也。〕 謹照原文两懷字𠀤改爲壞字。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