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文言文意思
“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颂”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sòng

“颂”字的古汉语解释

sòng

1.动词 歌颂;颂扬。《史记·秦始皇本纪》:“刻石秦德。”

2.名词 一种文体。《文心雕龙·公赞》:“惟典雅。”

3.动词 通“诵”,朗读;背诵。《孟子·万章下》:“其诗,读其书。”

róng

名词 仪容之“容”本字。《汉书·儒林传》:“鲁徐生善为。”

“颂”国语辞典解释

sòng

名词
1.《詩經》六義之一。是配合舞蹈,讚美祖先、神靈、君主的樂歌,可分為〈周頌〉、〈魯頌〉、〈商頌〉等。

2.文體名。一種以讚美表揚為內容的文體。如劉伶的〈酒德頌〉、陸機的〈漢高祖功臣頌〉。

动词
1.稱讚別人的好處。例: 「歌功頌德」《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頌秦功業。」

2.祝禱。通常用於書信中。例: 「敬頌近安」「順頌時安」

3.朗讀。通「誦」《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róng

名词
儀容。通「容」《說文解字.頁部》「頌,貌也。」 清.段玉裁.注:「貌下曰:『頌,儀也。』古作頌貌,今作容貌。」 《漢書.卷八八.儒林傳.毛公傳》「教時,徐生以頌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延、襄。」


动词
寬容。通「容」《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世以鮑焦為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

“颂”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餘封切,音容。
說文貌也。
前漢·儒林傳魯徐生善爲頌。
 又唐生、褚生應博士弟子選詣博士,摳衣登堂,頌禮甚嚴。
𠀤與容同。
 又從頌,與從容同。
史記·魯仲連傳世以鮑焦爲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
音從容。
 又前漢·𠛬法志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當鞠繫者頌繫之。
謂寬容之,不桎梏也。
 又公也。
前漢·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頌共禁不與。
頌,猶公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似用切,音誦。
正韻稱述也。
釋名稱頌成功謂之頌。
 又頌,容也。敘說其成功之形容也。
韻會徐曰:此容儀字。歌誦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頌。後人因而亂之,以此爲歌頌字。
禮·少儀頌而無讇。
頌謂將順其美。
 又磬名。
儀禮·大射儀西階之西頌磬。
言成功曰頌。西爲隂中,萬物之所成,是以西方鐘磬謂之頌。
 又琴名。
左傳·襄二年使擇美檟,以自爲櫬與頌琴。
 又占兆之詞。
周禮·春官·大卜其頌,皆千有二百。
頌謂繇也。
 又姓。
 又韻補叶牆容切,音從。
揚雄·河東賦麗鉤芒與驂蓐收兮,殷𤣥冥及祝融。敦衆神使式𨕥兮,奮六經以攄頌。考證:〔前漢·儒林傳魯儒生,善爲頌。〕 謹照原文魯儒生改魯徐生。〔前漢·吳王濞傳它郡國吏,欲采捕亡人,頌共禁不與。頌,猶公也。〕 謹照原文采捕改來捕。

“颂”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是聲符,「」是意符。「」象人形而強調頭部,「」是容貌的「」的本字,故從「」,本義是容貌。

詳解: 金文從「」從「」,「」是聲符,「」是意符。「」象人形而強調頭部,「」是容貌的「」的本字,故從「」,本義是容貌。《說文》:「頌,皃也。从頁公聲。𩔜,籒文。

  徐鍇《說文解字繫傳》:「此容儀字,歌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也,故通作頌,後人因爾亂之,定此以為歌頌字。《周禮.卿大夫》:「四曰和容」,鄭玄注:「與頌同。」後來以「」表示容貌,而以「」表示頌揚。

  金文表示頌揚,蔡侯盤:「威義(儀)遊遊,霝(靈)頌託商。」「靈頌託商」表示依託《商頌》那樣的頌揚得體,以善頌吳王(于省吾)。又用作人名。頌鼎:「王乎(呼)史虢生(甥)冊令(命)頌。」又用作土地單位,典籍作「」。𤼈鐘:「武王則令周公舍(捨)㝢(宇),以五十頌處。」「」等於十個方里。《司馬法》:「井十為通。」「」與「」同音通用,「」與「」均從「」聲(唐蘭),故可相通。

  楚簡用作本義,《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簡21:「好其頌」,即「好其容」,喜歡其容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