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文言文意思
“颈”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頸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jǐng/gěng
“颈”字的古汉语解释
jǐng
1.名词 脖子的前部。《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名词 泛指脖子,颈项。《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颈”国语辞典解释
jǐng
名词1.頭與軀幹相連的部分。例: 「引頸而望」 。《莊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
2.器物瓶口下如人頸的部分。例: 「瓶頸」 。《禮記.投壺》:「壺頸脩七寸,腹脩五寸。」
gěng
名词脖子的後面部分。例: 「脖頸兒」 。
“颈”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居郢切集韻韻會經郢切正韻居影切,𠀤音景。說文頭莖也。
釋名頸,徑也,徑挺而長也。
廣韻頸在前,項在後。
禮·玉藻頭頸必中。
又凡物之領皆曰頸。
禮·玉藻韠其頸五寸。
註頸,中央也。
又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爲員官,主急事。
正義七星爲頸,一名天都,以明爲吉,暗爲凶。宋均云:頸,朱鳥頸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參分其兔圍,去一以爲頸圍。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爲踵圍。
註頸,前持衡者。踵,後承軫者也。
又廣韻巨成切,音𩷏。義同。考證:〔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爲負官,主急事。〕 謹照原文負官改員官。
“颈”形意通解
略說: 從「頁」,「巠」聲,本義為頭部與軀幹連接的部分。詳解: 從「頁」,「巠」聲,本義為頭部與軀幹連接的部分。金文用作人名,伯遊父盤(春秋中期):「隹(唯)六月初吉丁亥,馬頸君白(伯)遊父乍(作)其沫盤。」表示馬頸君伯遊父鑄造了用來洗臉的盤。《說文》:「頭莖也。从頁,巠聲。」典籍常見本義,如《左傳‧定公十四年》:「使罪人三行,屬劍於頸。」《漢書‧高帝紀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係頸以組。」唐代韓愈〈送窮文〉:「毛髮盡豎,竦肩縮頸。」 簡帛文字也用此本義,如《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51正-2:「夾頸者貴。在足下者賤。」《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35背-2:「以良劍刺其頸」。
像人體頸部的物體也稱頸,如《周禮‧考工記‧輈人》:「參分其兔圍,去一以為頸圍。」鄭玄注:「頸,前持衡者。」清代鳳韶《鳳氏經說‧車制》:「駕馬引車者曰輈,輈之前鉤衡者曰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