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言文意思
“京”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京”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jīng

“京”字的古汉语解释

jīng

1.名词 高大的土丘。《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于堑里筑,皆高五六丈。”

2.形容词 高大;大。张衡《东京赋》:“发仓,散禁财。”

3.名词 京城;首都。《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

4.数词 一千万。《察变》:“垓年岁之中,每每员舆正不知几移几换而成此最后之奇。”

【京华】京城。

【京畿】国都及国都附近的地方。

【京师】京城。

“京”国语辞典解释

jīng

名词
1.人工所堆砌的高丘。《說文解字.京部》「京,人所為絕高丘也。」 《詩經.小雅.甫田》「曾孫之庾,如坻如京。」 漢.毛亨.傳:「京,高丘也。」 《三國志.卷八.魏書.公孫瓚傳》「為圍塹十重,於塹裡築京,皆高五、六丈。」

2.大的方形穀倉。《管子.輕重丁》「有新成囷京者二家。」

3.國都、首都。例: 「京師」「帝京」 。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4.數目字。古代以十億為兆,十兆為京。《孫子算經.卷上》「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

5.姓。如漢代有京房。

形容词
高大。《爾雅.釋詁》「京,大也。」 《文選.張衡.西京賦》「燎京薪,駴雷鼓。」


动词
齊等、比擬。《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yuán

名词
墓地。例: 「九京」

“京”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𠀤音驚。大也。
揚子·方言燕之北鄙,齊楚之郊,凡人之大謂之
 又爾雅·釋丘丘絕高曰
廣雅四起曰
 又蔡邕·獨斷天子所居曰師。,大也。師,衆也。
公羊傳·桓九年天子之居,必以衆大之辭言之。
 又數名。十億爲兆,十兆爲
 又姓。漢房,宋鏜。
 又與原同。
禮·檀弓趙文子曰: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于九也。
,山名,在今絳州。晉大夫墓地在九卽原字。
 又人名。
後漢·銚期傳破更始將軍
東觀漢紀作原。古通用。
 又與鯨同。
前漢·揚雄傳魚。
 又與强同。
山海經北方神名禺强。
莊子註作禺
 又韻補叶居良切,音疆。
詩·小雅憂心,叶上將下痒。
左傳·莊二十二年五世其昌,並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
猶齊也。卿音羌。考證:〔揚子·方言燕之北,齊楚之郊,凡人之大謂之。〕 謹照原文改燕之北鄙,齊楚之郊,凡人之大謂之

“京”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高高的臺觀之形,上象宮觀,下部象木結構的支柱(張日昇)。本義是高大的樓臺,引申有大義。

詳解: 甲金文象高高的臺觀之形,上象宮觀,下部象木結構的支柱(張日昇)。本義是高大的樓臺,引申有大義。高大的宮觀是帝王所居之處,所以「」後來專門表示國都,如「京師」、「京城」。

  「」與「」的形體相近,後來在「」字下加「」以作區別。

  甲金文用作地名,何琳儀指出「」又用作地名後綴,表示地處高地。

  金文「京𠂤」即「京師」,多友鼎:「廣伐京𠂤(師)」。「京師」為公劉建都之地,此後周王所都也就稱作「京師」(李學勤)。

  高大的樓臺引申又有大義,《爾雅.釋詁》:「京,大也。」丘之高者曰「」,囷(穀倉)之大者曰「」,麃之大者曰「」,水產物之大者曰「」,力之大者曰「」(郭沫若)。

  《說文》:「京,人所爲絕高丘也。从高省,丨象高形。凡京之屬皆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