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文言文意思
“亥”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亥”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hài

“亥”字的古汉语解释

hài

1.名词 地支的第十二位。《察传》:“晋师己涉河也。”

2.名词 亥时,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21点至23点。《景阳冈武松打虎》:“其余寅、卯、申、戌、六个时辰,不许过冈。”

“亥”国语辞典解释

hài

名词
1.地支的第十二位。

2.時辰名。約當晚上九點至十一點。

3.排列次序用字,表示第十二。

4.姓。如戰國時晉國有亥唐。

“亥”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胡改切集韻韻會下改切,𠀤音頦。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曰大淵獻。
前漢·律歷志該閡於
唐書·禮樂志祀先農。
元史·祭祀志黑帝位
 又姓。晉唐。
 又豕
家語或讀史云:三豕渡河。子夏曰:已渡河,已譌爲三,譌爲豕。校之,果然。
左傳·襄三十年史趙曰:有二首六身。
字,二畫在上,幷三人爲身,如算之六。
 又市。
通雅靑箱雜記,蜀有市,音皆,言如痎瘧,閒日一發也。諱痎,故云市。
徐筠水志荆吳俗,取寅申巳日集於市。
 又韻補叶許已切,音喜。
易林將戌繫,陽藏不起。君子散亂,太上危殆。殆音以。

“亥”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字形未有定論,疑象草根(許慎);一說象豬,古與「」同字(商承祚、唐蘭)。後借用為地支第十二位,古人用以紀時(午後九時至十一時)、紀日、紀年。十二生肖以「」為「」。

詳解: 甲金文字形本義未有定論。一說象草根藏於地下(許慎、林義光、葉玉森、高鴻縉、白玉崢、季旭昇),「」象地面,下象草根藏於地下,是「根荄」的「」的初文,有「」、「」之意,從而可說明「刻劃」之「」、「核心」之「」之形構取義。不過,細看「」字之甲骨文,與根荄之象相去甚遠,難以令人信服。《說文》:「亥,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从𠄞,𠄞,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乙,象褢子咳咳之形。《春秋傳》曰:亥有二首六身。凡亥之屬皆从亥。𢁓,古文亥爲豕,與豕同。亥而生子,復從一起。

  一說「」是「」字之訛誤(袁國華),字象一頭側躺著的豬,或以為古時「」、「」一字(商承祚、唐蘭)。《說文》:「古文亥爲豕,與豕同。」然而若將甲骨文中的「」字與「」字相比較,可見「」字普遍的特徵在於其明顯的腹部線條,而且商代金文之「」字其實是豬的圖像。凡此種種,均「」字所未見。可見,「」字的構形本義未有很好的說法。後借用為地支第十二位,古人用以紀時(指午後九時至十一時)、紀日、紀年。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末,用來表示「」。王充《論衡.物勢》:「亥,豕也。

  由於「」與「」的字形相似,古時常常相混,成語「魯魚亥豕」指「」和「」、「」和「」字形相似,以致引起誤寫錯讀。葛洪《抱朴子.遐覽》:「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後以「魯魚亥豕」泛指書籍傳寫刊印中的文字錯誤(漢語大詞典)。

  甲金文和竹簡用作地支,多用以紀日,《合集》1887:「乙亥」,即乙亥這一天。王孫遺者鐘:「隹(唯)正月初吉丁亥」,「初吉」即「初干吉日」(王引之),指以十天干來計算,每月第一日至第十日中的任何一天,都可稱為「初吉」(黃盛璋)。全句意謂正月丁亥這一天。古人常用丁亥爲吉日之代稱,龐樸指出「正月初吉丁亥」,非記實之辭,乃當時吉祥之套語。《包山楚簡》71:「辛亥之日」。

  戰國竹簡又通假為「」,《郭店簡.老子甲》簡21:「蜀(獨)立不亥(改)」,意謂獨立存在不受外界的改變(劉釗)。古璽用作姓氏。